這兩款特色鍋底,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 2022-12-13 11:34:12 來源:紅廚網 2149
一桌熱氣騰騰的火鍋,匯集天南地北的美味,無論是冬天還是夏天,火鍋都是吊足胃口,活躍氣氛的首選。這個冬天,你的餐廳準備了多少種鍋底讓顧客挑選呢?來看看這兩款鍋底合不合用~
01
滇式塊菌鍋底
△圖片來源:攝圖網
第一步、熬制底湯
▼
初加工:
取老母雞10只,豬蹄、豬排骨、豬棒子骨各15千克,豬瘦肉7500克分別治凈,剁成大塊,入沸水中大火焯透,撈出吸干水分,然后放入燒至五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再次短時間焯水,去掉油炸過程中附著的多余的油脂。
制作菌菇包:
取曬干后的塊菌邊角料300克,干茶樹菇、干香菇、干黃牛肝菌各100克混合均勻,用紗布包好。塊菌、茶樹菇、香菇主要用來增加底湯的菌菇鮮味,而黃牛肝菌主要起到調整湯色和輔助提鮮的效果。
吊湯:
將處理過的葷料放入不銹鋼桶內,倒入清水200千克,老姜1千克,大蔥、自制菌菇料包各500克,白胡椒粒25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熬制12小時,過濾。
說明:
葷料需先焯水后油炸再焯水。
為什么葷料經過焯水后還要油炸?
這種方法是根據廣東人吊湯的技術演變而來,經過油炸后的原料再吊湯,鮮味肯定比只焯水的原料吊出來的湯鮮味濃。
第二步、底湯調味
▼
經過過濾后的底湯約有150千克,然后將底湯分成兩份,一份大概有140千克,用來調味;另一份約10千克,用來煨制塊菌和雞肉。
調味方法:
取過濾后的底湯140千克燒開,加入自制菌菇粉100克、鹽2500克、雞粉2千克調味即可。增加蘑菇粉的作用是給底湯二次補充菌菇味。
菌菇粉:
取曬干后的塊菌邊角料300克、干松茸200克、干牛肝菌100克混合均勻,用粉碎機充份粉碎。
第三步、煨制塊菌、雞肉
▼
取雞肉7500克、塊菌5千克放入高壓鍋內,倒入10千克底湯,大火燒開,改小火壓至雞肉成熟,離火散氣。將雞肉、塊菌撈出,切成片,然后將原料進行分裝。一般塊菌、雞肉各25克裝入一個小包內。
第四步、湯料二次增鮮
▼
客人點菜時,還要對底湯進行二次調味。首先取調味后的底湯1千克放入可以加熱的小火鍋內,放入一包處理好的塊菌和雞肉,同時加入新鮮的菌菇50克(菌菇的選擇可以根據時令來確定,比如杏鮑菇、雞腿菇等),這樣塊菌湯鍋就算制作完成了。
湯鍋上桌后,小火慢慢加熱,塊菌、雞肉、底湯、鮮菌融合在一起,香飄四溢。
技術關鍵:
1.熬制菌湯時一定要用干菌,要把干菌打成粉,這樣是為了助其出味快速徹底。熬菌湯只需放清水,而不宜添加其他的調輔料,這樣才能保證菌湯的味道純正。菌湯熬好以后,菌料包可一直浸泡在菌湯當中而不必撈出來。另外,可把干菌粉分成兩個菌料包,以便隨時調節菌湯的鮮香濃度。需注意的是,由于這些干菌都只是用來熬鮮香味的,故可以選用那些形狀不太美觀但鮮香味更濃的菌根為料,這樣做也可節約成本。
2.由于菌湯是用全素的干菌熬成,當中缺少動物蛋白和動物油脂的鮮香,故在調制菌湯火鍋時,需要添加葷料熬的湯汁和動物油脂,以彌補單純素菌湯鮮香味不完整的缺陷,讓菌湯火鍋的鮮香味更加濃郁。不過,在添加動物性原料、湯汁和油脂時,要掌握“單純統一”的原則,以突出主料與菌湯復合的鮮香味。比如,菌湯排骨火鍋一般都只加煮好的豬排骨和用豬排骨熬出來的湯,而不宜添加雞肉或鴨肉,以保證菌湯的純正口味。而菌湯土雞火鍋,則只加土雞肉、雞湯和雞油。當然,菌湯火鍋可適當地添加一些新鮮的菌菇原料,以突出清香味。
3.因為菌湯火鍋凸顯的是菌菇的鮮香味,所以它更適合涮燙火腿腸、午餐肉、香菜丸子、蝦餃、酥肉、各種鮮菌,以及時蔬等腥異味較輕的原料,而對于毛肚、鴨腸、黃喉等腥異味較重的原料,則不適合下鍋涮燙。另外,當菌湯火鍋的湯汁因長時間涮燙而使得菌香味變淡時,也只能是添加菌湯去補充。
02
紅棗紅豆蕃茄鍋底
△圖片來源:攝圖網
批量預制:
1.將番茄1千克用開水燙后去皮,去掉番茄柄。
2.紅棗100克去核,用開水泡2小時后,再大火蒸10分鐘。
3.將200克紅豆煮熟。
4.將雞油1.5千克解凍,放到容器內,加姜片、蔥段各20克,用保鮮膜包好,放入蒸箱內蒸制。
5.將番茄、蒸好的紅棗、煮好的紅豆放入料理機內打成漿,加番茄沙司100克拌勻。
6.將蒸好的雞油放入炒鍋內,小火煉到快干時,撈出雞油渣,放入5煮香,再加鹽、雞粉、白糖、白胡椒粉各5克,濃縮雞汁10克調味后,即為紅棗紅豆番茄醬。
7.用做好的番茄醬1.5千克,加3千克二湯燒開,即為番茄鍋湯底。
走菜:
1.將番茄湯底300克盛入小鍋內,將各種素食食材擺放到盤內,用法香、圣女果點綴。
2.食用時,將食材放入鍋內,燒開煮20秒即可。
說明:
1.此鍋底制作健康,比較適合位上的素食火鍋餐廳。
2.一般女性客人會喝一半左右的湯,剩下的鍋底加二湯,加入檸檬片2片、蔥段少許燒開,再繼續涮食食材即可。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