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火鍋,正在去掉“土味”
大龍 · 2025-09-11 10:47:49 來源:火鍋餐見 332
庭院風,讓火鍋有了全新場景。
今年,很多火鍋餐飲都做起了庭院風,進而一些院子火鍋、院子餐飲四起,有的已經成為現象級業態。
院子餐飲的崛起并非偶然,這些散布在城市、近郊的院子餐飲,本質上是通過差異化定位、新體驗等,打破傳統火鍋的同質化競爭僵局。
院子火鍋成為流量新場景
當大家在探討山野風的迭代之時,庭院風又成為很多火鍋開店的場景新范式。
像把庭院風開出高人氣的舒家大院老火鍋,接待“老朋友”超過1000萬人次,“老網紅”王捌院子,榜1拿到手軟。就連下江腩牛腩火鍋,也在舟山的村子里開出了院落風格店。
在抖音#院子火鍋相關話題播放量破2億次,小紅書相關筆記超17萬+篇。
現如今,院子火鍋、院子餐飲正在成為場景風格化的一個流行方向,而消費者選擇院子火鍋的訴求大體有2點:
1、場景差異化,具備自然松弛感
對當下的消費者而言,降低消費頻次只是表象,深層次的消費意涵是,平日的壓力能否釋放,通過好物、好吃、好體驗,讓自己有自然放松的空間。
就此來看,院子火鍋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對物理空間的打造上,特別是城市內院子火鍋,它將餐飲場所從單純的用餐區域轉變為融合自然景觀、文化體驗,以及給人帶來的松弛感。
拿成都區域人氣榜第1的碩庭小院火鍋來說,其在高樓林立中的避世感立即顯現,店內座位隔斷采用磚墻,搭配木質結構、竹椅板凳、綠植裝飾,顧客坐下來就有愜意之感。門店主打手工炒料,鮮貨食材,整體環境加院藏好味讓成都顧客覺得很巴適。
位于城鄉結合部的川渝集?古風庭院火鍋,自帶別有洞天的驚喜感,流水潺潺繞院,荷花映景而生。顧客無論落座于院內何處,吃火鍋時都能收獲截然不同的沉浸體驗,真正將院子與火鍋融合,做到了美學層面的極致。
而院子火鍋的空間布局通常更開闊,桌椅間距大,沒有室內的逼仄感,消費者可以隨意交談、走動,這種無束縛感是傳統火鍋店很少可以提供。
2、社交、打卡屬性強,兼顧熱鬧與私密
院子餐飲另一大作用就是滿足多重社交需求。
特別是家庭聚餐,院子空間足夠容納多人,孩子可以在庭院里玩耍,長輩能在樹下聊天,避免了室內火鍋店孩子跑跳影響他人的尷尬,還兼顧聚餐氛圍與家庭互動。
對于對年輕人或公司團建而言,院子火鍋可靈活布置,如搭帳篷、掛燈籠等,既能組織集體游戲,也能提供相對私密區域。
此外,在社交傳播驅動消費的時代,院子火鍋的高顏值場景天然具備打卡屬性。庭院里的標志性元素,或中式庭院,容易讓消費者產生拍照分享的沖動,很多人去院子火鍋,甚至是為了拍一組好看的照片,再順帶吃火鍋。
院子火鍋的崛起代表了餐飲行業從賣產品向賣體驗的轉型,這個轉型其實早已醞釀。
院子火鍋的“前世今生” 從農家土院,到消費新寵的進化之路
院子火鍋作為院子餐飲中的典型代表,其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隨消費需求升級與行業創新,逐步完成從質樸到精致、由小眾走向大眾的蛻變歷程。
壹鳴餐創創始人告訴火鍋餐見,通過對各地院子餐飲的調研,這一餐飲形態的演進過程可劃分為4個關鍵階段:
1、傳統農家樂,院子火鍋的雛形
院子火鍋最初源于傳統農家樂。在院子餐飲尚未成型的早期,此類業態多見于景區或城郊地帶,當時的院子場景以農家土院為主,無刻意裝修,食材也多來自農家自產,主打原生態體驗。
這一階段的消費群體,以家庭和游客為主,需求集中于嘗鮮與親近自然,雖具院子形態,卻尚未形成真正的場景價值和品牌意識。
2、精致化轉型,從土院到設計型空間
2018年成為院子火鍋發展的分水嶺。行業開始從傳統農家樂轉向精致化運營,注重場景營造。經營者引入設計思維,改造院落布局,增設明檔廚房和景觀陳設,通過視覺呈現提升整體體驗。
比如,湖南株洲的芙蓉集,不再依賴農家原生環境,而是借助燈光、造景與空間規劃,將院子打造成就餐體驗的核心。消費群體也開始擴展至注重環境品質的本地顧客。
3、規模化擴張,三大客群推動院子流行
隨著經濟與消費持續升級,人們對餐飲的需求從飽腹轉向追求體驗與情緒價值。院子火鍋因契合向往自然、放松身心的消費心理,迅速進入爆發期,并從株洲等地向全國擴展。
這一階段,設計型庭院與新鮮食材成為標配,院落滿足慢節奏需求,明檔強化信任,地域文化元素增強記憶點。客群也從家庭游客延伸至商務宴請、年輕群體和旅行者三大主力。拿王捌院子來說,其成為商務社交的熱門選擇,體現出院子火鍋的高端化潛力。
4、標準化與多元化建立,突破復制難題
2023年以來,院子火鍋步入創新轉型期,致力于解決以往難以規模化的痛點。行業逐漸探索出“前端非標、后端標準”的模型。門店堅持一店一景,維持獨特性;后端統一菜單、團隊與設備,保障品質穩定。業態也日趨多元,出現文化融合型項目,如長沙喜座·湖南美食村落融入非遺元素,覆蓋下午茶、正餐與夜宵,提升空間利用與營收能力。
此外,院子火鍋憑借低租金、可控人力與高利潤潛力,已成為備受關注的餐飲賽道,持續吸引著從業者與消費者的目光。
從傳統農家樂的土味基因,到如今兼具場景體驗、文化屬性、標準化運營的消費新寵,院子火鍋的 “前世今生”,本質是順應消費需求、持續迭代創新的行業進化過程。
院子火鍋的未來演進:在地融合、深耕體驗與模式創新
從廢墟風、潮流風,再到市井風、公路夜市風、山野風,火鍋的流行風格隨著消費趨勢、大眾審美不斷演進。而在風格輪轉中,院子風正悄然嶄露頭角,以其自然融合的松弛感與精致審美,成為當下火鍋場景創新的一個方向。
與此同時,基于消費趨勢與行業創新,未來,院子火鍋可向以下3方向深挖探索:
1、深挖在地、文化特色,打造“一院一味”差異特色
近些年,火鍋不斷深入在地性的挖掘,從食材到文化,在地特色成為塑造品牌差異、深化體驗的標簽。
像是深圳的長安庭院火鍋在文化與體驗挖掘上極具特色。這家店以盛唐文化為核心,復原了長安的街景、油紙傘、紅燈籠、荷花池等元素營造古風意境,店內還提供漢服妝造服務。
菜品設計上,融入文化巧思,琵琶造型擺盤、標注涮燙時間的詩詞卡片,讓飲食成文化載體。體驗上,門店有古風表演、詩詞朗誦、對古詩等互動環節,氛圍感十足。
通過類似文化場景、在地食材的賦能,讓顧客既能品味火鍋,又能深度感知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最終讓門店形成“一院一味”的差異特色,以及難以復制的品牌記憶點。
2、拓展院子+業態,構建全時段消費場景
院子的空間靈活性為業態融合提供了天然優勢。
如成都的小院火鍋,白天可支起竹椅茶桌,擺上蓋碗茶配蛋烘糕,供食客閑坐嘮嗑,還有卡丁車、做面包、手工體驗等;當切換成火鍋模式,牛油鍋咕嘟冒泡。這家火鍋小院從早到晚都能承接消費,拉長體驗周期。
成都溫江的富山庭院更是將火鍋、下午茶、烤肉等進行疊加,此外,小院造景是一絕,隨處拍照都是火鍋、下午茶大片。小院根據不同季節、節日更換主題跟風格,顧客每次來都有新體驗。
最近,火鍋餐見、餐見數據研究院院長張冬提出了“三全時代”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當下的餐飲業在朝著“全時段、全客群、全場景”經營,在時間空間、客群維度等方面拓展經營面與機會。院子餐飲亦是如此。
3. 創新商業模式,探索可持續、可復制的增長路徑
院子火鍋雖注重獨特的場景體驗,但其未來發展也需解決標準化與規模化經營。然而,創新的商業模式將成為關鍵:
一方面是精細化運營與后端標準化。如前文所說的“前端非標、后端標準”的思路,即在門店設計上保持“一院一景”的獨特性,但在供應鏈、核心產品配方、人員培訓和管理流程上建立標準化體系,以保障品質穩定和運營效率。
另一方面是會員制與高附加值服務。門店在發展會員體系的同時,提供私人宴席定制、攝影等增值服務,深化顧客關系。
除此以外,輕資產輸出與品牌賦能也可作為選擇項,畢竟,無論在哪里,優勢物業是稀缺品。成熟的院子、火鍋品牌未來可考慮通過品牌授權,或與文旅項目、特色街區合作運營等模式,實現品牌的輕資產擴張,突破單店難擴張的限制。
最后
總之,院子火鍋的未來將遠超就餐場所的范疇,它將是文化體驗的空間、多元社交和放松身心的餐飲新空間。
其演進方向的核心是從賣產品徹底轉向賣體驗,并通過文化賦能、業態融合和模式創新,在激烈的餐飲競爭中開辟一條可持續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本文轉自:火鍋餐見;作者:大龍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