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餐飲浪費,國外的這些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黃鐵苗 魏小飛 · 2021-02-01 16:44:34 來源:南方日報 3894
春節即將來臨,餐飲消費是個熱門話題。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去年11月,廣東省人大通過了關于制止餐飲浪費的決定,必將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節糧惜糧意識,促進理性消費,制止“舌尖上的浪費”。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國外在這方面有不少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制定嚴格的法律制度,對餐飲浪費進行管制
許多國家從立法角度對餐飲浪費行為進行管制,所制定的法律不僅是對公民行為的引導和規范,同時也是對各級政府機關行為的規范。任何違反法律的主體,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比如意大利通過了《以促進社會團結和減少浪費為目的,關于捐贈和分配食品及制藥產品的規定》,德國通過了《減少糧食浪費國家戰略》,法國通過了《反糧食浪費法草案》,日本通過了《食品浪費削減推進法》《促進食品循環資源再生利用法》等。
制定行動計劃,減少餐飲浪費
國外為了減少餐飲浪費,在社會管理方面采取了諸多措施,制定了各種社會行動計劃,其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措施有“食品垃圾計量制”“食品銀行”“食品垃圾回收再利用”等。
“食品垃圾計量制”是韓國政府采取的一項措施。原理是垃圾箱會對各食品垃圾進行自動稱重,然后信息自動傳達至中央服務器,服務器根據信息向投放主體發放繳費通知書,以征收相應費用。這種計量制有利于從經濟代價角度促進各主體減少餐飲浪費。
“食品銀行”指的是將剩余的可繼續食用的食品統一送至中介機構,通過中介機構再將此類食品分發給其他需要的人。這樣不僅減少了食品的浪費,同時也推進了社會福利的發展。“食品銀行”的做法在意大利、日本和韓國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食品垃圾再利用”主要針對已經產生的且人類不可食用的食物垃圾。日本政府主要從三個方面將食物垃圾再資源化:一是對于人不可食用但是動物可以食用的,用于喂養家畜和其他動物,以促進餐飲垃圾向飼料資源轉變;二是人和動物均不可食用的,用于有氧自堆肥或集中堆肥,以促進餐飲垃圾向農業肥料資源轉變;三是將再生利用較為困難的餐飲垃圾用于產生熱量,以促進餐飲垃圾向工業資源轉變。
廣泛進行監督,提倡餐飲節約
提倡餐飲節約,廣泛的監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很多國家,媒體、公眾以及政府自身的監督機構對于政府公務消費的監督是非常嚴格的。這種無處不在的監督對于政府公務人員尤其是高級公務人員發揮著震懾作用。只要被媒體曝光或者被公眾舉報,往往會承受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同時也會受到法律和行政制裁。比如在法國,政府機構會定期公布公款開支等,以方便民眾和媒體的監督。在日本,民間建立了行政觀察員制度,民眾自發成立了“全國公民權利代表人聯絡會議”,并要求政府部門公布其各項開支記錄,以此加強對政府的監督。
將數字科技引入節約領域
德國走在各國的前列,將數字科技引入節約領域以減少食物浪費:一是將數字科技用于應對復雜的物流配送任務;二是借助數字技術改善交付系統,以識別各類主體,將食物傳遞給有需要的人;三是借助數字科技推動適合人類食用和食品安全的智能包裝研究;四是利用數字科技運用于各類食物的需求預測,從而使生產水平能夠根據需求進行定制,減少食物退貨的數量。
加強宣傳教育,樹立節約意識
在餐飲節約方面很多國家都采取了相應措施進行宣傳教育,增強人們的糧食危機感和牢固樹立節約意識。
一是將餐飲節約等內容寫入各類教材。例如在德國,兒童學校和日托中心將食品浪費的知識納入教材,以提高兒童節約糧食的意識。日本政府重視學校的節約課程教育,在課程中引導孩子從小形成節約糧食的行為習慣,減少食物浪費。
二是強化人們的法律意識。在新加坡,政府大力宣傳餐飲節約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對于餐飲浪費予以重罰。三是利用大眾媒體和相關活動,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保護糧食資源、拒絕餐飲浪費等一系列持久宣傳活動,使人們意識到餐飲節約的長期性和緊迫性。如日本政府發起“消滅食品浪費”全民運動,分對象、分階段提出倡議和要求。德國政府使用社交媒體網站傳播有關防止食物浪費的知識,食品經營者也將制止食品浪費的主題納入培訓計劃,提高員工和顧客對于食品浪費的認識。
紅餐點評:
目前,關于餐飲浪費,我國的監督機制還在不斷的探索完善。其實,一直以來,餐飲節約方面的宣傳教育一直都在進行,只是效果不理想。最終,大概只有依靠嚴格的法律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餐飲浪費的問題,文中的各項措施尤其值得我們借鑒。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