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要保住員工飯碗!”盤點疫情中,那些良心餐飲老板
曉蕙 · 2020-04-16 11:55:00 來源:紅廚網 2705
2020的年初,注定是被世人永遠銘記的特殊時刻。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餐飲行業陷入了危機,不少大中小型餐企、酒樓、飯館甚至在年后便花開不在,就連平日里抗風險能力極強的國際連鎖酒店集團,也開始裁員,讓數百萬一線餐飲員工面臨失業的處境。
然而,即使在如此艱難的時刻,卻有那么一些餐企老板,在自身損失數百、上千萬甚至幾個億的情況下,不僅沒讓自己的員工丟掉飯碗,還準時為員工發工資,讓他們在疫情期間得到了生活保障,可謂“中國餐飲好老板模范”。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餐飲老板里面,都有誰。
阿五黃河大鯉魚
樊勝武
“再難也不能拖欠員工、合作伙伴的錢。”
每個月15日,是阿五發工資的日子,2月15日,600多名員工們如數收到了工資到賬的短信通知,這是一筆不開的開銷,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事實上,和所有餐企一樣,這個春節,阿五并不好過。前期,客戶紛紛退訂,大年三十,門店全部閉店。提前購買的食材,要么低價賣給附近居民,要么送給醫院、社區等。
據了解,發工資前十幾天,樊勝武就接到了公司財務的電話,因退訂、閉店等原因,損失上千萬。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決定:所有員工工資按時發放,所有合作伙伴款項按時結清,不因疫情辭退一名員工!
“每個員工背后都是一個家庭,要吃飯、照顧老人、養孩子,不能委屈這些打拼貢獻的人!”樊勝武說。隨后,他在員工群發了一封信,“只要企業有一點兒辦法,就不會欠大家應得的收入。包括原定的優秀員工國內外旅游,只會根據情況調整時間,不會取消,請大家放心。”
讓樊勝武沒想到是,許多員工紛紛清愿,主動要求退還工資或減半。當天,他收到了不少員工退回的紅包,但都一一拒絕了,“大家的這份心意讓我很感動,比金子都值錢!”
在誠信方面,阿五對內對外一以貫之。2月17日,鄭州第一批復工企業開始上班,也是阿五與合作伙伴的對賬日,一大早,財務工作人員就已經在阿五英協路店門前準備好各種票據、單據,等待著合作伙伴們的到來。
“合作15年了,阿五從來沒有拖過賬。”一位合作伙伴說,阿五之所以取得成功,且有良好的口碑,與它的誠信品質密不可分。
老鄉雞創始人
束從軒
2月8日,一個“老鄉雞老板手撕員工減薪請愿書”的視頻,迅速在朋友圈和多個平臺刷屏。
視頻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視頻3分46秒,束從軒親手撕掉了員工請愿減薪的聯名信,霸氣地表示:“感謝你們,哪怕是賣房子、賣車子,我也要千方百計地確保你們有飯吃、有班上!”
他說,這次疫情,老鄉雞保守估計有5個億的損失,但餐飲同行們,還有我們的上千家合作伙伴們,別怕,當前最重要的是不給疫情添麻煩,疫情結束以后,有的是生意做!
束從軒在視頻最后,還開玩笑地跟自己的員工們說道:這種躺著把錢賺的日子也不多了,疫情結束后,有你們的忙。
有人說,這是在作秀,但卻沒想過,一家餐飲企業,正是需要老板如此作秀,才能有更多的曝光機會;有曝光,才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從而路轉粉、粉轉客;有了客人,餐廳才會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保障員工能發工資。
這些之間,都是緊密相扣的。
木屋燒烤創始人
隋政軍
因為疫情肆虐,木屋燒烤全國各大門店較去年同期,業績都出現了斷崖式下滑。但隋政軍還是表示:“我們不會裁員,甚至會招聘更多優秀的人才。”
木屋燒烤不但沒有裁員的打算,還按照每一年春節的慣例,只要各門店營業額突破近期記錄,都會給門店員工發獎金。
而他的做法也贏得了員工們的心。
探魚創始人
李品熹
疫情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在這期間,深圳的烤魚品牌“探魚”因為受到疫情爆發的影響,導致全國260家餐廳閉店,每月虧損上億。
而創始人李品熹在接受訪談時卻說,疫情之初,就有200多名員工主動提出降薪,但是企業沒有接受他們的降薪請求,而是通過企業授信和質押個人資產,貸款2億用于企業運營,并給員工們發工資(可點擊下面視頻觀看)。
什么叫擔當?這就叫擔當。
陶陶居董事長
尹江波
這次疫情,讓全國大批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門閉店,以減少損失。但是,有人選擇閉店不給國家添亂,也有人選擇堅持營業保供,在這個關鍵時期,有一家餐企還在主動負重,盡最大能力為員工解決休市期間的生活難題。
這家餐企,就是廣州的老字號餐飲品牌——陶陶居。
他們選擇繼續營業的理由很簡單。
陶陶居董事長尹江波:“休市閉店,員工放假,對于投資者來說損失是最少的;保持營業狀態,客人很少,各項開支都非常大,對于投資者來說每天的損失更大。這個時候,繼續保持經營,出發點根本不是為了賺點錢什么的,(我們)每個店都有上百號員工,員工來自五湖四海,家基本上都不在本地,這個時候如果休市閉店,他們去哪里呢?吃飯如何解決?全窩在宿舍里看手機信息?他們或許會更加恐慌!”
“我們所有門店都保持經營狀態,損失雖然會更大一些,但于(對于)員工的安定是有利的。我們做好我們餐飲企業應該做的,積極聽從食藥監部門的要求,全面提升預防措施,同時培訓員工做好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這是目前作為我們餐飲企業唯一能做到的。”
可以說,閉店是責任,供應是擔當。暫停營業是承擔社會責任,但堅持營業保障供給,安頓好員工、保護好員工也是一種社會擔當。
海底撈、西貝、眉州東坡等餐企的做法同樣暖心:
眉州東坡,在疫情肆虐期間,堅決不把一個員工推向社會,既不給社會添亂,也保護了安全;
西貝有2萬多名員工,對那些已經回家的員工,時刻關心他們的心理狀況,對于那些留守宿舍的員工,則管吃管喝管安全;
海底撈的張勇,則親自拍了一個視頻,為海底撈122405位員工及家人,做了一碗雞蛋面,并表示“你們有什么困難要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力去解決。”
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
樂凱撒創始人
陳寧
陳寧的140家直營連鎖店分布在上海、廣州和深圳。
疫情發生后,除了要面對營業額下降過半的情況以外,租金、員工工資等仍要繼續支出。算下來,每個月虧損1300萬。這樣的狀況如果持續下去,不出三個月就會遭遇現金流危機。
雖然要面對資金上的多重壓力,但疫情期間陳寧并沒有裁員,反而為堅守一線的員工加薪。
陳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后,很多餐飲企業都暫停營業,但我堅持能營業的店全部都開門營業。為了降低成本、壓縮開支,我們取消了今年上半年原定的營銷方案,決定聚焦線上。中高管團隊半薪,剩下一半的薪水等疫情過去之后再補發。
但特殊時期,我這樣做也是要頂著很大的風險,為了保護在一線工作的小伙伴,我把體溫計升級為紅外溫度計,每天三測體溫并上傳線上數據,追蹤過年返鄉小伙伴的安全,特別是疫區小伙伴;加急采購口罩,并獎勵在崗員工,法定假日三倍薪資,正月初四至十五,一線工時工資加薪25%至30%。
利苑酒家
陳樹杰
相比起以上常常在各個媒體、平臺上露面的餐企和老板們,利苑酒家陳樹杰先生對員工們的保護則是低調而無聲的。
3月,當一位在利苑任職的師傅發了一條朋友圈后,這才讓餐飲界人士知曉,陳樹杰先生在25家店停業,疫情期間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仍然給包括自家工廠、自家農場的所有在家待崗員工,發出了70%的工資。
這位80多歲的老人家,沒有對外宣揚過自己對員工做了什么,而是默默地把全部負重都留給了自己,讓所有員工都得到了生活保障。
而這種“利人終利己”的做人做事宗旨,也正是利苑集團的座右銘,讓無數利苑員工為之感恩。
陳樹杰老板,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著這種精神。
新榮記
張勇
和全國所有的餐飲品牌一樣,新榮記也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損失慘重,年夜飯遭到退訂,餐廳被迫關門。
不過,新榮記卻沒有讓自己的員工收到絲毫委屈,在疫情初期,張勇就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內部信,除了表達關心之外,還提出“三不原則”——不關店、不裁員、不停薪。
“大家不要慌,天不會塌,即使塌了,先壓死的也是老板。”
這句簡單卻有力的承諾,讓員工們恐慌的心馬上安定了下來。
而這其中提到的“不停薪”,是指全額發放工資,不會減少員工們一分錢的薪水,讓所有員工不用上班都能領到薪水。
大董餐廳、小大董餐廳
董振祥
這個春節,對大董創始人董振祥來說同樣不好過。除了遭遇到與其它餐企一樣的經歷之外,大董品牌3000多員工的生計也成為了一個頭痛的問題。
大董認為,此時餐企就要有社會責任,不裁員是企業對“抗疫”做的最大貢獻,絕不能在疫情期間讓員工流落社會。
經與股東們商討后,大董決定減薪。在社保咨詢公司的建議下,擬定了解決方案,把工資標準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出勤工資,按當天的工資結算;第二類是輪崗工資,不出勤在宿舍、在家休息的,當天領輪崗工資,按北京市最低生活標準2220元/月;第三類是在異地回不了北京的員工,發待崗工資,按北京最低生活標準2200元/月的70%發放。
而“小大董”品牌全國一共有400多位員工,大董表示,“我們不會裁員,還正在擴招。我們在鄭州的店正在準備開業,后續會新招一批員工,目前已經鎖定了人員,等疫情過去,就可以隨時過來辦手續。”
名廚酒家
古天樂
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全國各地都進入了緊急狀態,就連”明星“光環下的餐廳也難以避免這場災難,素以”慈善家“著稱的古天樂投資的餐廳也不得不暫停營業。
然而即便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為了保證員工的正常生活,他對餐廳管理的第一要求是給每位員工發放踏實的”有薪假“,并且還著重強調了不可以裁員。
”我的公司盡量是做到不解雇員工,更不會要員工放無薪假期,現在的經濟這么差,幫得了一個是一個吧,只要自己的能力還頂得住,我都一定會護住自己員工的飯碗。“
也因此,古天樂被香港餐飲界稱為“良心雇主”。
除了以上那些大家常常能聽到的餐企、品牌、老板之外,還有很多不十分有名,卻絕不放棄員工的中小型餐企、個體飯店、酒店企業老板。
石家莊孫大廚創始人
孫鳳云
“孫大廚”是石家莊的一個餐飲品牌,店不多,只有13家門店。疫情剛出現時,正處在餐飲業旺季的春節檔,但整個城市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飯店歇業,客流歸零,營業額歸零。
好不容易等到了開門迎客的日子,“我要求每個兄弟都打起精氣神,穿戴整齊面帶笑容,走路一陣風來上班。”孫鳳云說。
孫鳳云一直都把她的團隊成員稱呼為“兄弟”,而不是“員工”。
“我覺得大家在一起,是做同一份事業,他們不是為我打工的職員。”在孫鳳云的觀念里,做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老板,至關重要。
疫情爆發后,各類餐飲企業紛紛裁員減薪,導致人心惶惶。可孫大廚雖然也面臨危機,卻不但不裁員、薪照發,還發放防疫福利。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有近百名員工因老家封路封村,而被滯留在了店里。孫鳳云大手一揮:“沒事兒,咱家管吃管住,正好替政府分憂。”
孫鳳云說,僅疫情期間支付的員工工資就是500多萬元,再加上其它成本及利潤損失,保守估計也得2000來萬元。面對那種“坐吃山空”的焦慮,她表面上很平靜,但還是有幾次讓她在睡夢中驚醒。
可即便如此,她還是沒放棄一個員工,硬是“把牙齒打掉往自己肚里吞。”
晉城市鐵鍋燉菜餐廳
許建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小型餐廳經歷著生存的考驗。不過,也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涌現出了許多敢于擔當的小餐廳老板。
許建琴有一家飯店——人民公社鐵鍋燉菜。飯店總共有40多名員工,每個月工資開支就是10多萬元,再加上飯店租金,過年儲備的食材等,每個月就得小20萬元。
他說,工資發放日期是每月15日,可餐廳之前一個多月都沒開工,已經連續兩個月收不抵支了。但大家都不容易,員工們跟著咱干,還指望著工資生活呢,再怎樣也不能辭人,一定要確保工資按時發放。
而員工們也愿意在危難關頭與許建琴共進退,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員工,在停業階段紛紛主動提出無薪假期,有的甚至愿意降薪工作。還有管理人員主動提出愿意申請私人貸款,幫助許建琴渡過資金難關。
但對于員工的熱情,許建琴一一婉拒了,寧愿自籌資金給員工發工資、交房租,讓員工們度過最困難的時期,也不想讓員工們吃一點點虧。
“我要盡自己所能穩定住40多名員工,這就是我作為一個老板的責任。”
上海旺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沈軍強
沈軍強口述:我投資了有20多家連鎖中高端酒店,金額5個多億。
這些酒店大部分在上海,地段都非常好,由于受疫情影響特別大,2月份我們虧了1000萬,3月份虧了800萬,4月份預計要虧400萬。
但即便如此,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們也沒有關閉一家店,裁掉一個員工。
雖然開著比關了的損失更大,但之所以堅持開著,是因為我覺得這個時候,企業主應該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大年初一那天,我去走訪酒店,發現盡管在特殊時期,沒什么客人,我的員工仍堅持在一線,不回家,依舊把酒店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消毒做得特別到位。我們的員工沒有一例感染的。
我很感動,給他們發了開年紅包,鼓勵他們,我們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會讓大家吃得更好,住得更好,大家的工資我們也會按照勞動法發放。
有的員工平時是住集體宿舍的,不利于保持社交距離,我就干脆讓他們一人一間,去住酒店的客房,反正也是空著,為什么不讓自己的員工住好一點。
我相信,到5月份,我們就能快速緩過來。
結語
越是危機時刻,越能檢驗一個企業、一位老板的良知。
在如此困境時期,這些老板們依然抗住壓力,按時保證員工的收入,這一點是非常難得,也是非常加分的。相信經此一“疫”,他們必將能加強員工的凝聚力和信任感。
有一句話說得好,企業文化不是掛在嘴邊、掛在墻上,而是做在實處。在市場逆境中,仍能心系員工的,才是可貴的雇主,這種大愛和格局,必將幫助企業越走越遠。
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有原因的。
作者 | 曉蕙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