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微:我想用西式烹飪,呈現川菜的味道
梁偉釗 · 2019-06-02 21:41:00 來源:紅廚網 3119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融合菜是一個較多爭議的菜類,對于融合,每位廚師都有自己的理解。
從廚十四年的諶微,也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的川味融合菜。
“我想用西式的烹飪手法,把川菜的味道通過更美觀的方式呈現給食客。”
《紅廚紅菜》第162期
諶微
成都上宴精品海鮮姿造出品總監
“從廚的年輕人越少,我的機會就越多”
▼
入行第一周,諶微就跑了。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15歲的他正值叛逆期,也是受不了廚房老大的當眾責罵。
結果逃回家的諶微,還是被家人送回了廚房。
不過,讓諶微感到意外又感動的是,那個吼他罵他的師傅沒有怪他,依然耐心地教導他。
“我在那之后才發現,其實廚房也沒那么可怕,感謝那位師傅沒有放棄我,我才會堅持至今。”
2年多的學徒生活,讓諶微對廚師行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他突然覺得,現在越來越少的90后愿意做廚師,這意味著自己以后肯定會有更多的機會。
這種意識,可謂敏銳。
加上自己打心底喜歡美食、喜歡烹飪,原本吊兒郎當的他,開始加倍認真學、努力學,基本功逐漸扎實。
隨后,諶微離開四川老家,輾轉去到江蘇常州、陜西鎮安,從打荷做到主管。做的餐廳雖然都不大,但做過的菜系卻比較多,數年間,他在學習川菜烹飪之余,還學習了粵菜和淮揚菜。
不過,他總覺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對。
為了找到問題所在,諶微回到四川,在巴中一家四星級酒店做廚師長。該店做的是傳統川菜,對味道的要求很高,加上第一次當廚師長,他便暫時拋卻困擾自己的問題,全心全意地制作菜品,并自學了廚政管理。
兩年后,諶微離開酒店,與朋友合伙開餐廳,半年后因餐廳發展方向,與朋友發生了分歧,結果只好以結業收場。
2015年,與合伙人分道揚鑣后,諶微回到老家綿陽一家私房菜餐廳任職廚師長,遇到了第一位讓他感恩終身的良師益友——杜先生。
與杜先生的相識,讓諶微終于知道,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是什么。
“傳統川菜味道好,但缺乏美感”
▼
據諶微介紹,這位杜先生是位企業家而非廚師,不過他還是一位資深的美食愛好者,在國外生活多年,經常四處“拔草”,閑來無事還喜歡自己下廚,對西餐有著深厚的了解。回國后,杜先生對傳統川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上與諶微當時的老板是故交,因而時常前去餐廳品菜。
恰巧,當時諶微同樣對擺盤精美的西餐產生了興趣,“我這個人就是什么都學,什么都做”。
一來二去,兩人便達成了共識:諶微為杜先生介紹傳統川菜,而杜先生則經常為諶微講述西餐的理論知識,還贈送了兩本法國藍帶廚藝學院的教科書給他。
就像武俠小說里的主角在機緣巧合下拿到武功秘籍一樣,諶微一邊看書,一邊聽杜先生講解,一邊實操練習,西餐烹飪技術得到了飛速提升。
杜先生在講解西餐的同時,還為諶微介紹了分子料理。諶微查閱資料后發現,原來分子料理技術如此神奇,不僅能讓出品變得更加精致,還能通過技術手段,讓食物變得更有新意、口感更為細嫩。
他舉例道:“當時見到一道象形煎蛋,雞蛋黃是芒果反向球化做成的;蛋白是椰漿、牛奶膠化后做成的,看起來就像真煎蛋一樣。還有低溫慢煮技術,我當時一直不敢相信,這么低的溫度也能做出這么好吃的食物……”
于是,通過查閱資料書籍和實踐訓練,諶微開始自學分子料理技術。
慢慢地,諶微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菜品風格,他終于明白之前迷惑自己的是什么——中餐味道雖好,但擺盤造型缺乏國際化的美感。
雖然在此之前,諶微早已接觸過改良川菜,甚至還順應潮流學習制作意境菜。可他發現,大部分改良川菜,只是把味道改成適應當地人口味而已;而川式意境菜的擺盤雖然好看,但大多只能體現在涼菜上;至于熱菜方面,除了一些招牌特色菜會進行特別設計外,其它還是多以味道為主。
“遇到西餐和分子料理后我才發現,很多當下熱賣的川菜雖然味道好,但重油重辣,擺盤造型不夠好看,缺乏美感和藝術感。”
于是,諶微開始將川菜和自己學到的西餐烹飪技術、分子料理技術進行融合,他將這種融合菜稱為——川味料理。
△東星斑和辣味胡蘿卜泥
“我想用西式烹飪,呈現川菜味道”
▼
簡單來說,諶微的川味料理,是把川菜做成西餐的模樣,通過更美觀、更科學、更營養的方式把菜品呈現給食客。
諶微認為,川菜經常會用到急火猛炒的技法,但在高溫熱油的環境下,食材的營養成分會隨著水分的揮發而流失。
“而在西餐中,廚師會控制每道菜的卡路里攝入量,葷素搭配合理,能夠均衡營養,讓食客吃得更健康。分子料理的低溫慢煮技術,則是保持食材的本味以及營養成分的最佳烹飪手法,最終呈現出來的食物口感,也更為細膩。”
研究川味料理以來,諶微就堅信,中西融合烹飪會成為以后的趨勢。
“時代在進步,每行每業都在進步,餐飲業不例外。因此,我個人覺得廚師應該在不忘傳統的前提下,多去學習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的理念,然后把烹飪手法用到中餐上,進行有創造性的改動或者融合。”
做融合菜,除了要有扎實的烹飪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諶微的創意靈感,其實都來源于生活。
“我會很留意身邊的小事情,有時候身邊經過的一個人、耳邊聽到的一句話,都會讓我在那個瞬間覺得有靈感了,可以做一道新菜出來。”
從諶微的菜品里不難看出,他的創意并非天馬行空,他始終沒有忘記傳統,基底還是濃厚的川味。就像下圖中這道“牛肉,四川泡菜,甜椒醬”,諶微便是用西餐常用的炙烤方式來處理牛肉,醬汁則是四川的麻辣味型,搭配四川有名的泡菜。
這道菜,看起來是西餐,卻把傳統川味隱藏在其中。
△牛肉 四川泡菜 甜椒醬
“廚師要做適應市場的菜品”
▼
如今,諶微在國內單體最大的海鮮姿造餐廳——成都上宴精品海鮮姿造任職出品總監。
從業多年來,見多了、學多了,諶微也有了小小的心得體會,他將自己的心得總結成2點:
1、基本功很重要。
2、廚師要做適應市場的菜品。
在他看來,廚師的基本功很重要,而且基本功不僅僅包括刀功、烹飪技法,更包括對食材的了解、火候的掌握等。“比如,做麻婆豆腐需要炒豆瓣醬,如果火候掌握不好,炒過了,醬料就會發苦;火候不足,又炒不出想要的紅油,成品還會有豆腥味。”
在經歷創業開店失敗后,諶微對第2點的感受就更深了。
“要做適應市場的菜品,不能讓市場適應我們創新的菜品,這是餐廳的生存之道。就像我做的川味料理,不僅因為我是川菜出身,更因為我所在的地方是成都,如果我做其它口味的話,食客會認為這只是家普通的西餐廳,可能就不會來光顧了。”
確實,曾經有不少人對他的菜品提出過質疑,說他做的根本就是西餐,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川菜。
對此,諶微解釋道:“我認為川菜重要的不在形,而在其味。我做的川味料理形式上不會太像傳統川菜,畢竟追求的是更美觀的擺盤,但味道上絕對是川味。”
諶微曾經創作過一道“龍蝦,香蔥,魚香醬,百香果醬”,表面上看起來與西餐無異,可上桌的時候,食客能聞到濃郁的魚香味,記憶中的川菜味道便會由此被喚醒。
△龍蝦?香蔥 魚香醬 百香果醬
結語
▼
如果說,杜先生是為諶微打開了一扇學習西式烹飪的門,那么諶微的偶像——上海烹飪探索計劃的創始人周波,就是一位讓他能靜下心,做好自己喜歡的菜的良師。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與周波老師相識,我們聊了很久,他告訴我不要被旁人的質疑所打擊,做好自己喜歡的事,這樣也許十年后,別人就會理解你現在所堅持的事。”
諶微感恩道:“周波老師就是我生命中另一位良師益友,讓我感念終身。他跟我說,努力做好當下的事,就終會有出頭之日”。
諶微始終銘記并踐行著這句話。
現在,諶微開始涉獵營養學的知識,繼續研究、改進自己的川味料理,并且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和接受它。
當提及未來的時候,諶微回答道:
“也許我的菜品和理念不會被其他廚友所理解,甚至有人會說我這樣是瞎搞,但是我會堅持下去,做我的川味料理,朝著我的夢想——開一家米其林餐廳,繼續前行。”
諶微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淡然,也十分堅定。
【諶微紅菜】
東星斑 泡菜水 洗澡泡菜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椒麻松糕 酸辣扇貝魚子 柳橙醬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龍蝦 香蔥 魚香醬 百香果醬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牛肉 四川泡菜 甜椒醬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怪味鵝肝方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米椒山藥鮮鮑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燒椒蘭花蚌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怪味牛肉粒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紅廚紅菜》往期精彩回顧
記者 | 梁偉釗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