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被執行近590萬!“南京中餐館天花板”門店全關
紅餐編輯部 · 2025-09-11 15:21:16 來源:紅餐網 369
“欠大家的,我會還?!?/p>
近日,南京知名高端餐飲品牌“民國紅公館”(下文簡稱“紅公館”)的閉店、欠薪、創始人跑路等傳聞愈演愈烈,其創始人吳斌在朋友圈發文回應了紅公館突然閉店的相關問題,并在評論區明確表示會償還所欠款項。
曾被網友稱為“南京中餐館天花板”的紅公館,為何一夕之間跌落神壇?
公開信息顯示,紅公館創立于2009年,主打淮揚菜,曾憑借民國公館氛圍的門店環境以及備受好評的菜品,成為南京的餐飲名片。此外,紅公館旗下的紫金山院還曾3次斬獲“黑珍珠餐廳”榮譽,今年4月紫金山院還入選江蘇省米其林指南。巔峰時期,紅公館更是一度開出15家門店,旗下餐飲集團甚至手握整條望山街的運營權。
△圖片來源:紅公館官方服務號
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帖反映,實際上自8月29日起,紅公館行宮店、老門東店、河西金奧店等全部6家門店就已陸續閉店。紅餐網也在9月11日實地走訪發現,紅公館旗下望山街區域的公館咖啡、英園、多少樓臺煙雨中?淮揚菜等幾乎所有關聯門店,均處于停止營業狀態。
綜合社交平臺信息來看,紅公館閉店的過程混亂且倉促。
- 8月29日,網友余雪色發帖表示,行宮店已停止營業,店內的工作人員紛紛開始清點物資;
- 8月30日前后,河西金奧店結束營業。網友shijujuya02發帖稱,30日到店時發現,餐廳不僅幾乎無菜可點,一些餐桌還殘留著未收拾的剩菜;
- 還有不少網友曬出的圖片顯示,老門東店大門緊鎖,除張貼“內部調整、暫停營業”告示外,并被貼上了欠租公告。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另外,今年8月以來,還有多名自稱紅公館的員工陸續在小紅書等平臺發帖,稱已數月未領到工資。據其中一位參與維權的員工透露,他們雖向社保局、稅務局進行了投訴,也提交了勞動仲裁相關資料,但最終均因“無法聯系到法人”或約談無果,導致維權陷入僵局。
紅公館的閉店風波還牽連了不少消費者。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曬出紅公館未用完的儲值卡,金額從幾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甚至還有人曬出高達76萬的儲值金額。據充值過的網友向紅餐網透露,此前門店即將關停時便表示無法退款,隨著紅公館徹底閉店,他們的退款訴求或許更難推進。
?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在一眾負面新聞持續發酵之際,9月9日,紫金山院官方賬號發文表示:“紫金山院從9月10號起,由員工組織自營自救,開始嘗試營業”,不少網友咨詢后發帖表示,此前的儲值卡可用于抵扣30%消費。
事實上,紅公館的崩潰并非毫無征兆。
企查查信息顯示,自2024年起,紅公館相關企業就與供應商、房東、裝修公司陷入多起合同糾紛。比如在去年11月以及今年8月,紅公館關聯公司就分別與當地兩個食品公司發生過買賣合同糾紛;去年11月,其還面臨一起與裝修公司的裝修合同糾紛;此外在今年1月,紅公館還與南京太平里歷史文化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存在房屋租賃合同糾紛。另據企查查最新信息顯示,創始人吳斌淪為被執行人,需向南京太平里歷史文化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支付589.93萬元。
△圖片來源:企查查截圖
除了與與供應商、房東陷入合同糾紛,紅公館在閉店前的反常動作,也被不少網友質疑是“老板要圈錢跑路”的前兆。
據新蘇商報道,今年6月,紅公館加碼儲值優惠,宣布“充5000送5000”“沖10000送10000”;到了8月,紅公館還在美團上推出了“981代1999”的大額代金券。彼時,就有不少消費者反饋,此前紅公館幾乎從未推出過如此大力度的優惠。
△圖片來源:小紅書截圖
曾輝煌多時的紅公館,為何在經營上急轉直下?
據其創始人吳斌在朋友圈披露,造成紅公館當前困境的主要因為四大問題。
一是重金投資望山街、行宮兩大文旅項目失敗,造成巨額虧損;
二是長期負債經營,拖欠員工工資;
三是內部管理存在漏洞,出現職位侵占問題;
四是另一創始人郭騰歌為救公司借高利貸,反陷入套利貸陷阱。
據紅餐網了解,吳斌所提及的紅公館行宮店,是紅公館2024年開出的新店。該店裝修沿襲了紅公館一貫的高端奢華風格,整體上投入不菲。不過,該店自開業以來,市場反饋卻未達預期。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消費者發帖表示,即便在周末,行宮店的客流量也并不算很多。
在開出行宮店之后,紅公館集團還斥資3000萬打造望山街項目。據了解,望山街項目布局“公館咖啡”“歌子書店”“英園”等店鋪,整條街道均以“唐宋風建筑”為核心,堪稱“高投入的紅公館元素復刻”。然而,據當地網友介紹,望山街雖人流量尚可,但真正停下來喝咖啡、吃飯的人并不多。
已停止營業的公館咖啡,△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在業內人士看來,紅公館毫無街區文旅項目運營經驗,僅憑著“餐廳做得好”的底氣貿然跨界,最終因此加劇了品牌危機。一方面,街區業態分散,疊加高昂的裝修與運營成本,直接壓垮了現金流;另一方面,當前高端餐飲市場本就處于萎縮狀態,紅公館仍將資金投入陌生的文旅領域,進一步放大了經營風險。
從曾經的“南京中餐館天花板”,到如今門店幾乎全線關停、負債纏身,紅公館的起落令人唏噓。目前,紫金山院雖開啟“員工自救”模式,但能否挽回消費者信任、緩解經營困境仍未可知,而創始人吳斌“會還款”的承諾,也有待時間檢驗。
不過,從紅公館的黯然退場,不難窺見高端餐飲行業的“寒冬”仍在持續。當消費者愈發理性、緊盯性價比,高端餐飲“重資產+高溢價”的傳統模式正在失效,而如何重構價值、主動適配市場,則成了擺在每一個高端餐飲品牌面前的必答題。
作者:紅餐網鄭穎;編輯:李唐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