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強:我想以西式烹飪為工具,做出更雅致的中餐
司馬 · 2019-11-06 19:34:00 來源:紅廚網 3282
天生對美有著敏感觸覺的周仁強,剛步入社會時還是個不良少年,夜夜宿醉,母親不愿看到他沉淪,就把他送進廚房“改造”。
16年的歷練,讓周仁強蛻變成一個有自己想法的菜品設計者。
“我想用現代烹飪技法,呈現出更雅致精美的中餐,展現中華文化底蘊?!?/p>
周仁強
2003年,海上海旗下著名品牌海霸王酒樓做學徒
2006年,師從川菜大師代進,同年就職于錦江賓館
2007年,就職于錦江賓館餐飲管理旗下麗豪花園酒店冷菜主管
2008年,就職于成都溫莎會所廚師長
2010年,任職成都蝦佬圣湯長沙店行政總廚
2013年,任職空軍療養院靜月湖賓館副總廚
2014年至今,任職成都荖獵戶森林山莊廚師長
2018年至今,成都品凡廚房聯合創始人
獲獎:
2015年,中國飯店文創美食大賽金獎
2016年,原烹獵戶菜主創人
2017年,中華原烹雅宴藝術主創人
2018年,獲中華原烹雅宴藝術家榮譽
同年,獲第十五屆成都國際美食節“成都美食文化大使”稱號
不良少年入后廚
母親一句話讓他醒悟
▼
周仁強本該是一位優秀的園林設計師。
確實,父母都覺得“這小子有點藝術天賦”,高中美術比賽就得過多次一等獎,還拿過省級美術比賽銀獎,加之祖父就是做園林設計的,大學時他便選了園林設計專業。
一切似乎都順順當當,可命運偏要突然轉彎,把周仁強送進廚房。
畢業后,在實習期認識的一群損友,成了他做廚師的間接原因。當時半只腳踏進社會的周仁強認識了好些“朋友”,“朋友”們帶他見識了城市晚上的燈紅酒綠,帶他去混、去浪。
宿醉,很快成了周仁強的常態。
日夜顛倒、食不定時的生活,讓周仁強變成了另一個人,白天實習渾渾噩噩地得過且過,到了晚上,就在夜場縱情歌酒,完全顛覆了父母心中那個優秀的乖兒子形象。
母親痛心之余,覺得不能再讓他走園林設計這條路了。思慮再三,便托關系把周仁強送進了成都著名餐飲品牌——海上海旗下的海霸王酒樓做學徒。
這是因為母親覺得周仁強從小就喜歡吃和喜歡自己做飯吃——普通炒飯吃膩了,他還會變著花樣,把蛋液拌進飯里再炒。這孩子去做廚師,也許還挺合適。
愛吃,才是周仁強進入廚房的直接原因。
可已經習慣了吃喝玩樂、習慣了顛倒白天黑夜的周仁強,怎能忍受得了高壓高強度的學徒生活?每天都要被師傅們呼來喝去,廚房里所有雜活兒都要他做,做不好還要挨罵,到手的工資卻少得可憐……
周仁強想放棄了。
沒過多久,他就跟母親坦言了自己的不適應和痛苦。
母親靜靜地聽完,嘆了口氣,回答道:“那我把我的工資給你,行了吧?”
聽到這句話,周仁強如蒙雷擊,母親的話讓他五味雜陳,心里很不是滋味。周仁強知道母親的工作也很辛苦,一切都是為了他這個獨子,而他居然還在抱怨。
“混的時候很開心,可現在回想起來,只覺得自己很混蛋,唯一覺得幸運的是,我進了廚房?!敝苋蕪娀貞浀?。
正因為這次談心,讓周仁強暗下決心:無論如何,我都要堅持下來。
恰巧當時,還發生了一件讓他印象深刻的事:廚師長受邀要離職前去國外工作,董事長還追到機場挽留。
“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做廚師可以這么有魅力,我想要成為這樣的廚師?!?/p>
從學徒到廚師長
他只用了5年
▼
有了目標,自然要說到做到。
周仁強變得越發勤快,也更愿意吃苦,還充分發揮了自己第一個優點——“好學”。
學徒工作里最多的就是幫師傅打下手,周仁強干脆把自己當成了師傅們的“貼身膏藥”:剛入行,大部分食材都不認識,他就一樣一樣地去了解、去記;海霸王酒樓做的是傳統川菜,每當師傅們炒周仁強不認識的菜,他就會問師傅這道菜是什么味型、那道菜是什么口感,然后趁師傅沒注意偷偷嘗一口,轉身用筆記本記下自己的味覺體驗。
“后來看到師傅們做金包銀炒飯,心里還偷偷地樂了:原來我5歲就會了?!?/p>
因此,每次師傅們讓大家試菜都是周仁強最開心的時刻,因為不僅可以品嘗到美食,還能記筆記。
“當年記下來的筆記本我還留著,疊起來厚厚的,里面記錄著許多傳統川菜的知識,如今依然有用?!?/p>
靠著“好學”這個優點,周仁強3年內就把后廚所有崗位都做了個遍,而且做得極其認真。
周仁強的變化,師傅們自然都看在眼里,都覺得他是個好苗子,所以試菜時一定會叫上他;耐心地教他每個崗位的基本功;川菜24味型的制法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從業30余年的川菜名師代進還收他為徒。
3年后,迅速成長中的周仁強,便跟著師父去到了中國西南地區首家五星級酒店——錦江賓館。
雖然是跟著代進師傅,但在這里不存在“特殊待遇”,周仁強依然要從學徒做起,不過有了前3年的鋪墊,周仁強上手很快,短短半年時間就做到了中工?!板\江賓館是西南地區第一家五星級酒店,那段經歷有點像在進修,每天繼續拿著筆記本跟在師傅們身邊,一邊學一邊鞏固以前學到的知識?!?/p>
歷練一年后,2007年,周仁離開了錦江賓館,被調往集團旗下另一家酒店——麗豪花園酒店,任職冷菜主管。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相較于海霸王酒樓和錦江賓館,麗豪花園酒店出品標準更高,對菜品要求更為嚴苛。周仁強并未因自己迅速升到主管的位置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不敢有絲毫松懈,繼續一邊做一邊學,積累實戰經驗,提升自己的“內功”。
彼時,粵菜風靡全國,麗豪花園酒店也有來自廣東的粵菜師傅,好學的周仁強自然也沒有放過他們,每天必定抽空“纏著”粵廚們,一邊幫粵廚們打下手,一邊學習燕鮑翅參肚和粵式燉品等的制作。
“這對以后去到更高端的餐廳、會所,有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敝苋蕪娬f。
除了“好學”,周仁強還有第二個優點——“對美有種天然的觸覺”。
隨著學習傳統川菜的逐年深入,學美術出身的他心里萌生了一個小小的想法:也許,傳統中餐還可以做得更美?
就這樣,一顆關于“提升傳統菜品美觀度”的種子悄然種下。
2008年,由于師父出國發展,而周仁強的師叔覺得在兩年的實操時間里,頗有天賦的周仁強已成氣候,便介紹他去到成都溫莎會所,任職廚師長。
此時,離周仁強入行才過了5年時間。
學習腳步不停
又萌生新的美學理念
▼
溫莎會所雖然是個只有7個人的小廚房,做的也是傳統川菜,但與之前各家餐廳不同的是,出品皆為位上菜,講究擺盤要精致。每天晚上,周仁強都會帶著團隊一起研究,怎樣讓傳統川菜在呈現形式上變得更精美。
“比如宮保蝦球,這道菜我們是選的鮮活斑節蝦,蝦頭蝦尾炒成椒鹽后裝盤,一個蝦兩種味道,細節處理炒好后的蝦仁去掉多余的輔料,呈現形式干凈清爽;再比如麻婆豆腐,我們從廣州市場選購的小號石鍋,看起來小巧玲瓏,客人還可以自己點火,一邊聊天,一邊看著自己面前的豆腐緩緩冒泡,有互動性和體驗感,而石鍋的好處就是吃起來仍然是麻、辣、鮮、香、燙?!?/p>
除此以外,團隊的副廚是雕刻大師肖強的徒弟,團隊里還有一位粵菜師傅。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更多東西的周仁強,繼續運用“好學”的優點,每天向副廚請教雕刻技法、向粵廚請教粵菜的烹飪手法,私下還買了大量關于果醬畫、糖藝等書籍,有機會就會外出學習考察,去擴展自己的知識視野。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黃瓜、胡蘿卜等瓜果類擺盤不再流行了,但當初切黃瓜時所練就的刀功,讓我受益至今?!?/p>
得益于入行前積累的美學基礎,一道菜該如何進行色彩搭配、一塊食物應怎樣去找黃金切割點,周仁強都了然于胸。當學到的專業知識與美學結合起來,周仁強慢慢也有了自己的出品風格。
數年間,周仁強還先后去到普通餐廳和高級會所任職總廚,見識和格局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年歲和見識的逐年增長,讓大腦里那些藝術細胞越來越不安分,看得越多,見識得越多,周仁強想得越多。
他發現,很多廚師的菜品呈現方式都是平面結構,包括果醬畫等,很少會有空間構圖,只有加入雕刻擺盤才能彌補立體效果,就像傳統中國寫意畫一樣,沒有陰影。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試著把園林造景的美學思路鑲嵌進我的菜品里呢?”
周仁強第二個優點“追求美感”,終于啟動了。
也許是命中注定,這時候,周仁強剛好遇到了自己人生里的“第二位導師”——王先生。
△每天都會帶領團隊向廚圣伊尹鞠躬
把西餐手法當成工具
菜品呈現得以升華
▼
王先生是周仁強現在任職餐企的董事長,“王先生不僅是位美食達人,懂吃,還做過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還如數家珍。”
在王先生的引導下,周仁強先后系統地學習了西餐烹飪技術、西式擺盤和分子料理等現代烹飪技術。學成以后,他發現,如果以前學到的傳統技術與這些現代手法相結合,說不定真的能讓一直以來根種在心底的“提升中餐美感”的想法落地。
“學習現代烹飪技術,就像在學會中國畫后,又學了西方油畫,對我的菜品有了很大的幫助。”
按照周仁強的想法,中餐重味道,西餐重搭配,兩者整合將會相得益彰,“用西餐的烹飪手法結合中餐的味型做成的菜品,既是創新,亦是傳承。”
然而,學成以后,周仁強并沒有像大家所想的那樣,直接把西式烹飪手法硬套進中餐里,而是把它當成了工具。
在他看來,中餐大多憑借個人烹飪經驗,西方的烹飪方法往往比傳統中餐烹飪手法更為科學,“經驗豐富的中廚們調味不需要用秤,因為他們心里知道這一勺鹽、這一勺醋大概有多少分量,確實很厲害,但也許不利于傳承和發揚中餐的文化。”
周仁強說:“把西式烹飪手法用到中餐傳統菜里,已不再是單憑廚師的個人經驗來烹飪,這不但可以讓出品變得更快,西餐常用的可量化、標準化,還能提升菜品的穩定性。就像分子料理里的低溫慢煮、風干、真空腌制、虹吸瓶高壓腌制、煙熏、膠化等手法,都可以用在烹飪中餐的傳統菜里。這樣,西式烹飪手法為中餐所用,也不會丟失中餐的味道和文化?!?/p>
周仁強心里知道,自己最愛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五千年的傳承,那種深厚的飲食文化底蘊是西方比不了的。”
于是,他將已經熟練掌握的現代烹飪技術用到制作傳統中餐當中,再以園林設計的思路來進行擺盤,融入中華傳統文化,重新將美食呈現給食客。
正如他自創的“燈影魚片”,在烹飪手法上運用了現代烹飪技術里的真空腌制和風干技術;在最終的呈現形式則是運用了中式園林鏤空造景的方式,在上桌前噴入液氮,使兩者能更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周仁強介紹道:“這道菜運用了現代主義烹飪手法去除魚腥味、腌制、風干,能夠更好地入味、更快地出品。在呈現形式上,也不像以往生硬地套用、模仿西式構圖與擺盤,反而有更多的中式文化。”
△這道“燈影魚片”,既有立體感,又有意境美。
整道菜既有立體感,又有意境美,呈現的感覺就像云霧纏繞的高山上,有樹枝從巖壁里破出,枝丫上掛著一朵鮮艷的芙蓉花。
在2018年成都國際美食節上,周仁強憑借這道“燈影魚片”獲得金獎。
“魚片入口酥、脆、鮮、麻、辣、酸、甜,依然是純粹的川式怪味味型;園林造景的呈現形式則為整道菜增添了藝術文化價值?!?/p>
在周仁強看來,一道菜品的靈魂是味道,而更精致、更有藝術感的呈現形式,能夠讓這道菜得到升華,也更能客人的認可和點贊。
結語
▼
當聊到國內廚師群體的現狀,周仁強也有自己的思考。
“有很多人都看不起廚師,這種現象的背后我認為是文化決定的,同樣做菜,在法國廚師是歸文化部管,在我國是歸勞動部管。”
可事實上,中國廚師做的菜就比外國人差嗎?周仁強不這么認為。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充分贊揚了中華美食:‘夫悅目之畫,悅耳之音,皆為美術;而悅口之味,何獨不然?是烹調者,亦美術之一道也。’所以,高品質的菜品就是藝術品,而廚師只要努力學習,努力提升,就一定能做出這種程度的菜品,就是藝術家?!?/p>
如今,周仁強每天繼續忙著學習,“我覺得從廚的過程是吸收、釋放、傳播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伴隨著的就是學習。所以,做廚師一刻也不能停止學習,越是學習得多,越是覺得自己知道的少,就越會想繼續去學,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p>
當然,閑下來的時候他也會約上幾個高中同學聚一聚。死黨們經常跟他開玩笑:“你說你一學藝術的,干嘛跑去當廚子?”
每次周仁強都驕傲地回答道:
“你們不懂,我如今是在盤中作畫。”
周仁強菜譜
▼
生腌沼蝦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燈影魚片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老上海熏魚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樟茶鴨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荷香蟹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記者 | 司馬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