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趙正玲 · 2019-06-23 21:46:00 來源:紅廚網 4710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一身干凈帥氣的打扮,修長的身材,陽光的笑臉,有人說他是廚師界的“宋仲基”。

李冬,一個內心傳統又不忘創新的人,他既做失傳的古法菜,也做時興的創意菜,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游刃有余地切換。

《紅廚紅菜》第165期

李冬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北京瑜舍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餐飲世家第三代

出身于餐飲世家的李冬,進入廚師這個行業也算毫無懸念。

李冬的姥爺與父輩皆從事餐飲行業,這成全了他的“口福”。別人都是兩個月才有機會上一次飯館,李冬卻能夠經常去。從小,他就跟著大人吃遍了京城的美味。

也是在那時候,李冬對吃有了更多的認識。在他的記憶中,北方的飲食與南方頗有差異。

在北方,有紅燒魚、烤魚、燉魚,就是幾乎沒有清蒸魚。他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次,舅舅拿了一條魚回家清蒸。那時候,李冬才十來歲,“平時都沒有見過蒸的,那時候我就知道了,原來魚可以這樣做”。

很快,李冬上完了初中,成績還不賴。當時家里人覺得,男孩子要有一技之長,于是中考之后,李冬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職高烹飪專業,他說:“如果當時不是去考職高,我就去讀大學了。”

就這樣,沒有選擇讀大學的李冬,成為了一名廚師。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在將近三十年的烹飪職業生涯中,李冬經歷了三個印象深刻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北京麗都假日酒店任職員工,待了7年,從什么都不會,到掌握了烹飪的技巧。

第二個階段,在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任職廚師長,待了9年,在這里,李冬不僅掌握了更多做菜的技巧,也培養了待人處事、管理等能力。

第三個階段就是現在,在北京瑜舍酒店任中餐行政總廚,目前已經干了6年,李冬說,這是職業生涯中的更高階段,也是事業的初始階段。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精心研制古法菜

現如今,一些沒有被記錄、或做法不適用于現代的古法菜式,正在慢慢失傳。早年的菜式,大多是通過師傅們的口口相傳,反而把這些菜用文字記錄下來的,更多的是美食家所為。可美食家大多對做法不夠了解,只記其味,因此古法菜的細節做法,并沒有被傳承下來。

喜歡看書的李冬,在烹飪行業潛伏了多年之后,開始對一些古法菜進行研究,他時常在歷史的記錄中,發現一些適用于今天的技藝與菜式,“我想把一些古法菜帶到現代來,讓更多人嘗嘗以前的菜式味道。”

但古法菜,是在以前的環境與條件下誕生的,因此做法也與現在的烹飪方式大不相同。如有的食材,必須得在某種環境下曬一個小時,曬的量不能多不能少,且用時用工都比較“費勁”。

李冬覺得,古法菜應該傳承其精華,根據以前的記載做適當的改變,以適應現代人的口味。

比如天梯鴨掌這道菜,是一位北京的美食家記錄下來的。當時北京一家老飯莊——同和樓,每逢節日就會請人來吃飯,上桌的第一道菜就是天梯鴨掌,其做法復雜且耗時。但是在解放前,飯莊就關閉了,再也沒有人去做這道菜。于是李冬找到這道菜的記載,結合現代的方法做了出來。

這道菜在以前,鴨掌是拿來生泡,但李冬將做法進行了改良——先將鴨掌煮熟,再用酒、糖、醬油泡制,然后褪骨,清蒸。

而記錄中所沒有提到的火候,在蒸鴨掌的時候,李冬也一改常理中的旺火蒸,根據鴨掌已經熟了的情況,采用小火慢蒸。

李冬告訴紅廚網記者,古法菜的記載中,往往只有大概的記錄而沒有細節,因此這些留白的地方,就能夠根據當下的情況進行靈活運用。這樣既傳承了以前的做法,又能做出符合當今食客口味的菜品。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天梯鴨掌

傳統是基礎,創新是發揮

2013年,李冬來到北京瑜舍酒店中餐廳京雅堂,餐廳從籌建到開業到如今聞名海內外,李冬一直參與其中。

京雅堂開業之初,由于餐廳位置較偏,午餐的業績蕭條到只有88元一天。對此,李冬提議加入廣點,這在當時的三里屯,京雅堂是第一家這么做的餐廳。在李冬的帶領下,不到一年,京雅堂的午餐業績達到了單日最高3萬。

而京雅堂的烤鴨,更是不少食客慕名而來的招牌,將近95%的食客到店必點。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據李冬介紹,京雅堂的烤鴨嚴格按照老一輩師傅的方法去做,燙皮、打色、吹干抽濕、再拿去凍、凍完再吹,這個過程完成下來,整整需要三天,之后再進行烤。如果預制時間過短,鴨子便會烤得不酥不脆。

酥脆好吃的烤鴨有兩個特點:第一,鴨子放上盤,皮不會縮;第二,筷子夾起時,不會出水。

雖然烤鴨的預制采用傳統技藝,但李冬在醬、餅、料上均做了創新。

醬是獨家秘制的配方,研制了兩個月。根據鴨子是涼性食材且油膩的特性,李冬調出來的醬,能使烤鴨吃起來清爽解膩。此外,餅是純手工烙制的,非半成品;而料則加入了哈密瓜與炸蒜蓉,哈密瓜用以解膩,炸蒜蓉則很受外國人喜歡(京雅堂的客人一半是中國人,一半是外國人)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李冬還會經常研發一些新菜品,這些新菜品,餐廳的食客也很喜歡,“因為積累了很多東西,且對餐廳食客消費狀態了解,所以每次研發新品都挺有把握”。

例如山楂鵝肝這道菜,便是從櫻桃鵝肝借鑒過來的。

眾所周知,鵝肝屬于比較膩的食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冬將櫻桃換成了山楂,且在制作上采用低溫慢煮的創新方式。“北京很多人做櫻桃鵝肝,可我覺得櫻桃沒有那么酸甜,山楂的酸甜味道更厚重一點。”

對于菜品創新,李冬表示,其實并沒有那么難,但是基礎很重要。對此,他有著一番自己的見解:

1.不管做什么菜,基本功一定要扎實,這樣你去發揮時才有空間。

2.廚師要有想法,要勇于嘗試,如果你堅持一下,沒準你會拿出一道新的菜式出來。

3.做好一件事情,需要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識。比如我自己,十分熱愛研究地理、歷史,從中獲得的知識,也幫助我對食材、地方的規律有所了解,并運用于烹飪當中。

4.廚師要接受新鮮事物,往往外來因素的推動,會讓你有更大的發展。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結尾

中國地廣而食材豐富,李冬表示,這也是中餐相比起西餐的優勢,“我們有很多食材可以選擇與運用”。

這些年,李冬去的地方越來越多,讓他見識到國內的豐富食材,對新鮮的食材,他都盡可能拿回餐廳試做。

但讓李冬感到遺憾的,是不能用遍國內所有的好食材,“我去順德吃魚生,就想拿那魚來做,但由于交通運輸問題,不能拿到北京。”

一位廚師對美味新鮮食材的渴望,像極了君子對窈窕淑女的愛慕。

他就像一個不服輸的年輕人,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因為他有一個愿望——總有一天要開一家自己的餐廳。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李冬紅菜】

蔥燒海參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抓炒核桃蝦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鮮菊蟹肉燉百合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魚羊鮮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山楂冰霜鵝肝

李冬:那些失傳的古法菜,值得我們去傳承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紅廚紅菜》往期精彩回顧

王海東?李林生?王希富?甄建軍?陸國明?鄧耀榮

董玉振?莫代泉?李智明?鄧志雄?徐嘉樂?盧鏡泉

譚國輝?何海暉?陳伯強?吳漢華?余建興?鄭志強

王英華?林浩斌?葉志文?梁葉桉?謝國忠?姚國斌

曾耀文?余元升?余瑞填?包科峰?張亞太?梁前寬

葉文健?郭元峰?岑潤明?梁志坤?曾凡敬?肖卓恒

梁炳基?盧遠池?劉熾平?聶金杰?吳家泉?張德帆

曹錦明?金國斌?胡平果?朱上海?陳加春?何健能

周云星?李永根?黃明楊?郭先鋒?覃宗展?陳國勛

李雪冬 胡煒焱?勞經智?紀成龍?翟丙林?張其開

趙紀贏?米富林?謝鑫鑫?羅建良?韓付忠?劉志明

李佳豪?張小軍?陳月餅?張曉航?楊紀勤?翟桂忠

王偉卿?李開明?俞飛鵬?俞科濱?劉萍萍?張筱諾

盧鏡泉 甄建軍 梁漢雄 朱永杰 蔣露露 韓繼鵬

王海東 梁志坤 駱文龍 鄒亞雷 余宗義 郭元峰

吳玉擎?黃惇敏 李學深 董玉振?余瑞填?王英華

蔡錦彪?梁炳基?莫代泉?古志輝?彭愛光?李智明

吳天榮?周凱芳?周志強?曹錦明?徐嘉樂?梁健宇

陳海星?溫思恩? 歐錦和?吳家泉?陳國勛?朱菊

麥志雄?董偉華?江瑞建?張少偉?周明建?周祖旺

陳太平?浦云舟?黃威翰?任彬?傅錕?王春增?楊軍

麻劍平?陳慶?諶微?余梅勝?梁桂鴻?

沈巍?周毅?金強?熊玖?劉強?苗凡?黃河?郭建?胡罡 劉斌

呼崎?趙勇?王然?單濤?劉斌?魏偉?羅林?任彬?吳磊?黃河

記者 | 趙正玲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