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偷偷努力的拼好飯,正在實現“逆襲”
紅餐編輯部 · 2025-08-04 09:51:14 來源:紅餐網 4746
漢堡王蜜雪搶灘,拼好飯成餐飲新增量場。
外賣補貼戰的硝煙仍未散,一個曾被貼上“廉價”標簽的低調玩家,卻在改寫整個行業的游戲規則。
紅餐網獲取的一組最新數據顯示:美團拼好飯7月日訂單峰值突破3500萬單,已經有超5000個餐飲品牌入駐,品牌商家門店數一年猛增64%。
漢堡王、老鄉雞、蜜雪冰城等頭部玩家紛紛入局——拼好飯到底做對了什么?
被誤讀的五年,拼好飯悄悄幫商家賺錢
五年前,當拼好飯將外賣價格帶降至10元時,遭遇了不少質疑。
消費者自嘲吃的是“窮鬼套餐”,甚至偷偷點外賣,擔心被貼上“消費降級”的標簽;商家則擔心低價外賣招徠的全是“羊毛黨”,“賠本賺吆喝”最終吞噬自身的利潤空間;也有行業觀察者提出了疑問,認為拼好飯只是分流了外賣主站的訂單,還可能成為擠壓商家生存空間的“價格絞肉機”。
然而,五年后的市場反饋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拼好飯不是存量分流者,而是增量創造者,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的餐飲商家帶來了確定性的增長。
對扎根社區的街邊小店而言,拼好飯是它們應對價格戰、放大靈活優勢的利器。
河北石家莊“幸福大鍋菜”老板史建龍對此深有感觸,三年前,他的門店附近多了不少品牌商家,導致經營承壓,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上線拼好飯,以其拼好飯爆品“標準大鍋菜+饅頭2個+自制泡菜”為例,史建龍給美團提供了6.9元的底價,通過薄利多銷提升了門店的整體利潤。
史建龍原本擔心拼好飯會搶走門店的客戶,但上線后訂單增量超50%,如今月銷5000單左右,已超越普通外賣單量。
即使是此前毫無外賣經驗的小店,也能在拼好飯上獲得增長。
福建莆田的“辰門兜熗肉”2023年底才上線拼好飯,老板林帥當初只是想試試水,一個月后訂單量明顯增長,他才決定加碼外賣。如今,其門店拼好飯月均單量超過9999單。
對尋求突破的老品牌來說,拼好飯也能幫助他們撬動新客群、打開新市場。
比如,1992年創立的 京菜老牌宏狀元,原本的顧客畫像都是35歲以上,年齡稍微偏大的群體。外賣運營負責人張賀表示,當初想做拼好飯,就是希望通過幾支爆品打開品牌在年輕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從而帶來外賣增量。
回報也是可觀的,張賀表示,目前宏狀元門店的拼好飯日單在1500-1600單之間,每個門店每天會有約30單的拼好飯訂單,部分爆品月銷近千單。
蜜雪冰城同樣通過拼好飯觸達到了新客群。其拼好飯訂單中,七成用戶來自新開拓的下沉市場,運營相關負責人透露:“重合度僅兩三成,拼好飯帶來的是純增量。”這家茶飲巨頭從2021年試水檸檬水起步,如今已在拼好飯上線十余款產品,咖啡新品正在定制中。
也正是因為在過去5年內,拼好飯幫助各大商家都獲得了穩定的增量,越來越多連鎖餐飲品牌入駐,尋求新的機會空間。
截至目前,超5000家餐飲品牌都入駐了拼好飯。瑞幸咖啡、蜜雪冰城、老鄉雞、塔斯汀、漢堡王、永和大王、南城香、滬上阿姨……供給升級也給了更多消費者下單的信心。
2025年7月22日,美團拼好飯宣布啟動“萬家品牌”計劃。平臺將引入1萬家知名餐飲品牌,通過數據運營、消費洞察等能力,聯合商家定制產品、設計套餐,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高性價比的優質產品。
確定性增長背后,一場外賣行業的供給側重構
事實上,拼好飯為餐飲商家帶來訂單與用戶的增量空間背后,是一場席卷餐飲行業的C2M實驗:通過匯聚確定性的需求,反向驅動供給端的規模化與效率革命,從而破解商家的增長焦慮。
華泰證券的調研數據顯示,90%入駐拼好飯的商家實現了銷量提升30%以上,同時成本平均下降20%以上。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與普遍認知中拼好飯只是“通過低價來換取訂單量”不同,華泰證券指出,拼好飯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外賣模式,平臺在供給端與商家協商“以量換價”,在用戶端鼓勵顧客同地拼單并集中化配送,從而顯著降低了單均配送成本。
在用戶端,拼好飯通過組團模式匯聚分散需求,形成集中且可預測的訂單量。
消費者在平臺上拼單成功后,需求信息實時傳遞給商家,讓商家能精準掌握短期內的訂單總量與品類分布。
這種確定性需求改變了傳統外賣“訂單零散、高峰波動大” 的痛點,比如蜜雪冰城通過拼好飯提前捕捉到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針對性上線冰鮮檸檬水等爆品,四年間從單一產品擴展到十余款品類,還根據用戶反饋籌備咖啡、圣代等新品,實現需求與供給的動態匹配。
需求的集中化直接驅動供給端的效率變革。商家無需再為不確定的訂單量儲備過多食材,而是根據拼單形成的固定需求集中備料、批量生產。
青島“果子飛上天”煎餅果子店老板展振淵形象地將其比作“批發模式”:“就像客戶一次性訂3000套煎餅,我們分批次制作,靠走量壓低單價”。
這種模式下,商家得以聚焦少數爆款產品,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
福建莆田辰門兜熗肉店的“美味熗肉+米飯”套餐通過拼好飯單月銷量穩定在 5000 單,老板林帥能精確控制食材成本,每單鎖定2元利潤,還培養出下單超500次的忠實顧客。
“幸福大鍋菜”的爆品套餐以6.9元底價上線,老板史建龍通過三口大鍋實現午高峰每鍋 200份的集中出餐,“有量就有得賺”。規模效應不僅保證了利潤,還減少了食材損耗,進一步壓縮成本。
快餐坪效之王南城香,其在拼好飯僅上線麻婆豆腐、梅菜扣肉等四款套餐,憑借日均5000-7000單的穩定量,將原材料采購規模擴大三四倍,攤薄了采購成本,同時分攤了人工與房租成本,形成“銷量提升-成本下降-讓利消費者”的正向循環。
供給端的效率提升還體現在商家運營成本的優化上。拼好飯采用SKU精簡策略,商家無需投入精力參與復雜的廣告推廣,平臺則通過流量傾斜扶持性價比“爆品”,讓商家集中資源打造核心品類。
再加上履約配送方面,拼好飯通過同區域訂單集中配送,大幅降低單均配送成本。
傳統外賣分散配送的騎手路徑重疊率高,而拼好飯將同一區域的拼單訂單整合后統一配送,騎手單次可攜帶多份餐品,提升配送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時間與人力成本。這種集中配送模式與商家的批量生產形成協同,從下單到送達的全鏈條效率提升,最終讓“10 元外賣”的質價比和可持續性成為可能。
百萬亮廚計劃,拼好飯逆襲的核心底牌
當確定性增長越來越稀缺,拼好飯所提供的“效率重構成本”路徑,正重塑外賣市場的競爭規則與增長模式,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商家入局。
2025年7月,拼好飯還同步啟動了“百萬亮廚”計劃,旨在推動百萬商家實現明廚亮灶,將后廚和備餐過程置于陽光之下。
外賣后廚行業競爭的重點,將逐漸轉向產品品質與食品安全透明化這條新賽道。誰能在這條賽道上構建堅實的信任基石,誰就握住了下一階段增長的核心底牌。
截至目前,已有近30萬商家主動在商品區曬出門頭、店內、后廚“三圖”;超過11.7萬商戶開通了“明廚亮灶”視頻直播功能。
午晚高峰時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通過手機屏幕,實時看到一份餐食從炒制到裝盒的全過程。
對于積極參與透明化建設的商家,拼好飯設立了“亮廚商家”專屬認證標識。獲得認證的商家將得到平臺的首頁推薦傾斜和專項流量扶持,更快打造出月銷爆品。
透明化帶來的不僅是信任,還有效率的二次提升。史建龍告訴紅餐網,“直播倒逼廚房流程更規范、集中出餐效率更高,意外減少了食材損耗,成本再降一截。”
為了讓食安透明化覆蓋更廣泛的中小商家,拼好飯進一步降低了參與門檻。今年5月推出的“食安日記”功能,讓中小商戶只需一部手機,就能像發朋友圈一樣,隨手拍攝并上傳后廚的真實環境,這極大簡化了食安信息展示的流程。
同時,拼好飯還配置了嚴格的巡檢和“騎手暗訪機制”,監督與激勵動作相結合,讓外賣食品安全變得可感知、可驗證。
未來一年,拼好飯計劃讓百萬商家實現透明化,讓更多消費者吃得放心。
結 語
如今,餐飲商家入駐拼好飯的動力已經發生改變,從單純追單量,轉向效率提升與食安并重的品質競爭。
拼好飯通過五年的布局證明了,當“10元外賣”能夠在商家端真正實現健康持續的供給,當顧客通過更透明的后廚,更安心放心地消費,那么低價便不等于低質,降本增效與品質體驗可以共生,這將重塑我們對“實惠外賣”的認知,乃至改寫外賣行業的價值標準。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何沛凌;編輯:方圓。本文配圖來自圖蟲創意。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