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菜單,背后都藏了哪些“小心機”?
紅餐編輯部 · 2025-07-14 09:25:33 來源:紅餐網 771
菜單里的很多小細節,都隱藏了賺錢的秘訣。
眼下,面對利潤越來越薄的現實窘境,餐飲人還能從哪些地方摳出利潤?
事實上,可實施的策略還有很多,比如門店雜項成本的控制,采用靈活用工提高人效……餐廳經營的每個環節,其實都還有優化的空間。
不過,今天在這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菜單。菜單里的很多小細節,都隱藏了賺錢的秘訣。有業內人士甚至表示:菜單就是餐飲店的“利潤表”,要想盈利,就要把握住菜單背后的“小心機”。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能賺錢的菜單,必須包含三類產品
菜單千店千面,但并不是每一份都能帶來利潤。不能創造收益的菜單,哪怕做得再精致、內容再豐富,也只是“擺設”。
在設計菜單時會有一些技巧,一般來說,一個能賺錢的菜單,必須包含三類產品:引流品、爆款菜和利潤品。
這三類產品各司其職:引流品吸引客流,爆款菜建立品牌認知,利潤品是賺錢主力。
引流品:降低顧客進店門檻,把人“引進門”
在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愈發兇猛的當下,想把人“引進門”并不容易。這時候,餐廳就需要一款能打動人的引流菜。引流菜的核心任務不是賺錢,而是讓顧客愿意走進來、愿意嘗試。
因此,它需要具備幾個特點:
知名度高:選擇大眾接受度高的國民級菜品,比如“麻婆豆腐”,這道菜早已打破地域限制,成為各大菜系的標配。
價格優勢明顯:設定一個低于市場價,且與其它主菜有明顯差異的價格,比如其他主菜38元起,引流品只要19.9元。這種強烈的價格落差,能讓顧客一眼看到“占便宜”的機會。
排版突出:放在菜單最顯眼的位置,比如首頁頂部或視覺中心區域,搭配大圖、加粗字體、推薦標簽等,強化它的價值感。
一句話總結:引流菜的任務是讓人進門,別指望它能賺錢。
爆款菜:打造品牌記憶點,樹立差異化標簽
爆款菜就是“招牌菜”。它是餐廳的靈魂,也是顧客記住你的理由。
爆款菜的核心目標,是建立品牌的獨特性與口碑。它不一定利潤最高,但必須有極高的辨識度,能讓人一口記住、主動傳播。
在餐飲界,不乏“一款爆品帶火一個品牌”的案例。
比如,費大廚辣椒炒肉,以一道“辣椒炒肉”贏得了無數消費者的青睞。據公開報道,費大廚在2023年一年,就賣出了超500萬份辣椒炒肉。以68元單價計算,費大廚僅靠一道辣椒炒肉,就一年賣了3.4億元。如今,提到費大廚,大家也會自然而然將其與辣椒炒肉劃上等號。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菜單的設計過程中,一般要將爆款菜放置在菜單中的重要位置,圖文并茂地講清楚它的故事、特色和價值。像費大廚的做法就是,將整頁菜單的四分之三都給了辣椒炒肉這道菜,并配上“長沙必吃菜第一名”、“辣椒炒肉第一品牌”的認證,全方位強化了菜品印象。
利潤品:撐起餐廳收入的“頂梁柱”
利潤品是餐廳真正的賺錢主力。它們可能不像引流菜那樣低價誘人,也不像爆款菜那樣聲名在外,但它們是支撐餐廳長期運營的關鍵力量。
什么樣的菜適合當利潤品?
首先,菜品用到的食材成本低,毛利率高。一杯20元的檸檬茶,食材成本可能只有1-2元,毛利率高達90%左右。相比之下,一份主菜,食材成本占售價可能要去到四五成,相比之下,毛利率就低得多了。
一般來說,利潤品通常使用成本低的原料,或者是有高附加值但成本可控的食材等。比如雞肉,尤其是雞翅、雞胸,雞蛋、豆制品等,這些食材相比牛羊肉、海鮮類等優質蛋白的成本更低。
不過,也并非是牛羊肉、海鮮類等食材做不了高毛利產品,只是餐廳要學會“包裝”這類菜品。
比如,近年流行的漢堡肉,許多餐廳通過強調“純手工0預制”、“100%谷飼牛”,并在門店內進行“現切、現絞、現煎、手工現拍”等一系列可視化的制作過程,成功地將一塊普通牛肉餅的價值感和稀缺性放大,從而支撐其高達近百元的售價,毛利空間得到顯著提升。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其次,菜品的制作流程簡單。因為這樣的菜品往往對廚師技術要求不高,所以能出餐快,人工成本也就低了。
利潤品在菜單中的布局也大有講究。它不需要擺在菜單最顯眼的位置,但一定要出現在顧客瀏覽后的“視線延伸區”,也就是他們看完引流菜和爆款菜之后自然能看到的地方。這樣既能讓利潤品得到充分曝光,又能巧妙地融入到菜單整體,減少刻意的推銷感,提升顧客接受度。
把握菜品設計“小心機”,讓顧客心甘情愿多花錢
對上述三類菜品“排兵布陣”后,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份菜單的血肉,但在此基礎上,還要把握一些小細節,才能真正讓顧客心甘情愿多花錢。
組合銷售,用“黃金搭檔”提升客單價
菜單組合中常見的黃金CP法則是,將爆款+利潤款進行捆綁銷售。如費大廚的辣椒炒肉配檸檬茶,看似只是隨意搭在一起,其實背后有精心設計。
費大廚的辣椒炒肉是餐廳的爆款產品,一份定價68元,看似價格不低,但由于選用的是高品質的黑土豬肉,搭配豬肉現切、大廚現炒的明檔操作模式,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都相對較高,因此毛利空間其實不算太大。
但是配合高毛利的檸檬茶進行捆綁銷售,既能解辣,提升菜品的豐富度。同時,一杯19元的檸檬茶成本僅3-4元,與辣椒炒肉結合而成的套餐利潤會明顯得到提升。
巧用符號或數據,讓產品貴得合理
通過使用一些符號或數據,要讓消費者感覺貴得合理、買得值得。
例如分量模糊化。原來的一份菜標準份定價如果是30元,那就換成“家庭分享裝”,多收10元,實際只增加20%的分量。
還可以進行附加值包裝,比如給普通飲品加上“手工現榨”、“無糖定制”,將一款辣椒炒肉打上“湘菜大師現炒”等標簽,都能瞬間提升菜品的價值感。
還有用符號代替文字,比如點贊圖標、爆款標簽、店主推薦、限量發售等,會比文字更容易吸引眼球。
此外,用量化的數字體現稀缺感,也是一種好方法。比如同樣是限量供應的菜品,與其寫“限量供應”,不如寫“每日僅限20份”。 數字越具體,顧客的緊迫感就越強,下單率自然也就越高。
3.誘人的菜品圖,勝過千言萬語
善于利用圖片,也能大大提升消費者的關注度,激發他們的購買欲望。
尤其是一些川菜、湘菜等成癮性強的菜品,用圖片直觀展示,能大大刺激食欲,減少顧客的決策時間,讓他們更快下單。
另外,在記憶方面,圖像也遠比文字更有優勢,一幅誘人的菜品圖,往往會更容易加深菜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
定期更新迭代,菜單要像一個“活地圖”
值得注意的是,一成不變的菜單會讓顧客產生審美疲勞,甚至影響復購。所以,菜單應該像一個“活地圖”,隨著市場變化、季節更替、顧客反饋不斷優化調整。
數據驅動,建立淘汰機制
每個月都要對菜單進行一次數據復盤,看看哪些菜賣得好,哪些菜沒人點,對一些指標不達標的菜品要及時下架。比如,點單率低于5%、毛利低于30%的菜品,要果斷下架。
另外,還要關注顧客的真實評價。比如社交平臺上的差評,門店服務員收集的意見,外賣平臺上的評論等等,這些都是優化菜單的重要參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季節性更迭,強化時令菜
可以跟著節氣變化,更換菜單。比如,夏天來了,就多上一些清爽解膩的涼菜、冰飲等類產品;冬天到了,推出滋補養生的熱湯、燉菜等。這樣既能迎合市場需求,又能提升顧客滿意度。
結合節日營銷,打造主題菜單
節假日是提升客流的好機會,提前設計好主題菜單,能有效營造氛圍,吸引顧客到店消費。比如:情人節推情侶雙人套餐;中秋節上新“團圓家宴”;圣誕節主打應景甜品+限定飲品……
這樣的菜單調整不僅能提升銷量,還能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和粘性。
結 語
菜單,從來不只是“點菜的清單”。
一張好菜單,不僅能留住顧客的心,還能抓住他們的錢包。而那些還在盲目堆砌菜品、忽略菜單設計的餐廳,也許正在悄悄流失本該屬于自己的利潤。所以,請別再小看那一張薄薄的菜單了。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陳江;編輯:景雪。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