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中國古代十大名廚都有誰?其中六個都是女性

· 2023-03-22 17:21:59 來源:紅廚網 3210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飲食文化也流傳數千年,這其中誕生了不少著名的廚師。那么歷史上有名的廚師都有哪些呢?

題圖:攝圖網

整編:紅廚網

烹調之圣伊尹

伊尹為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圣”美稱。

傳說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給莘氏之君,有莘之君命令一個庖人撫養這個嬰兒。這位廚師把嬰兒撫養大了,取名摯,又名阿衡(即伊尹)。伊尹由于養父的言傳身教,烹飪技藝日益增高。

△圖片來源:攝圖網

伊尹在有莘氏期間參加過餐飲業的勞動,精通烹割之道。后到了商湯那里,他為了接近湯,陳說自己的治國之策,就抱了砧板,燒制了一只鵠羹(大雁之羹),還做了一味魚肉之醬獻給商湯,因而得有機會與商湯交談,并以烹飪之術來比喻治國之道。商湯很器重他的建議,并任命他做了當朝宰相。

烹飪祖師易牙

據歷史考究,易牙被稱為廚師的祖師爺,他是春秋時代齊國的一位廚師,是齊桓公姜小白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

為什么稱他為廚師祖師爺?因為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飪的廚師,他好調味,很善于做菜。也就是說,沒有他的發明或發現,估計調料什么的都不會存在了。

由于易牙是廚師出身,烹飪技藝很高,又是第一個開私人飯館的人,所以他被廚師們稱作祖師。

而歷史上,關于易牙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易牙發現削山芋時手會被山芋的皮刺激得奇癢難忍,他通過多次實踐終于找到了一個解除發癢的辦法,就是在削山芋之前先咬一口,嚼一嚼,就不會再癢了;有道叫魚腹藏羊肉的名菜,是山東名菜,相傳由易牙所創,因為當時的食材以北方水產的鯉魚和羊肉為最鮮,所以此菜兩鮮并用、互相搭配,色澤光潤、外酥里嫩,鮮美異常。

△圖片來源:攝圖網

廚藝上易牙能力極強,但其有一件事始終被人詬病。

齊桓公曾說未曾食過嬰兒的肉,易牙便煮了自己的兒子給齊桓公吃,因此得到齊桓公的信任。

齊桓公想任用他代替將死的管仲,管仲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于君!”,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后來齊桓公得重病,易牙與豎刁作亂,填塞宮門,筑起高墻,內外不通,最后令齊桓公饑餓而死。

烤魚大師太和公

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因長期生活在太湖之濱,所以精通以水產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魚而聞名天下。

春秋時期吳國國君姬僚特別喜歡美食,對于會做美食的廚師寵愛有加,特別是烤魚,所以姬僚花費重金聘請太和公為自己的御用廚師,但習慣了自由生活的太和公并沒有接受吳王的邀請、“君王,我不習慣宮廷的束縛,我還是繼續在太湖畔烤魚,如果您想吃魚了我就來幫您烤。”姬僚雖然不舍,但也尊重太和公的意見,當時就批準了,下了公文,宣揚天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時,吳公子光為了謀奪王位,設計刺殺姬僚,就派專諸到太湖向太和公學烹炙魚手藝,專諸也是頗有廚藝天賦,短短3個月就把烤魚做得和太和公的一樣美味。

學成后,吳公子設宴請姬僚,并令專諸在獻炙魚時刺殺姬僚。最終姬僚被刺死,專諸也被吳王衛士殺死,成了王公貴族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而太和公的超凡手藝,竟被用于宮廷之亂,是連他自己也始料不及的。之后,太和公對于此事傷心欲絕,從此不再收徒,一代名廚的烤魚手藝就此失傳。

唐代女廚長膳祖

根據歷史記載,膳祖為唐朝丞相段文昌的家廚,與現在的廚師長一個級別。段文昌是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皇帝的宰相。

膳祖在段家管理膳食40年,為段氏廚房貢獻了一生。雖未留下姓名,但是有一道湖北江陵地區傳統筵席上的“三大碗”之——“千張肉”極為有名。作為東北人可能未必聽說過,但它的別名“梅菜扣肉”,這道菜你一定吃過。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稱,膳祖在段文昌的調教下,其烹飪技藝日益成熟和完美,段文昌對膳祖的廚藝也十分欣賞。膳祖所烹之菜與美食,大多數都收錄在段文昌的兒子段成式所編的《酉陽雜俎》中,其中僅《酒食》一章里,就記錄了一百多種菜。

不僅如此,膳祖還對滋味的調配、火候的運用都作了嚴格和詳細的規定,深得段氏府中所有人的尊重。在膳祖晚年時,段文昌曾讓她在女工中挑選徒弟,教授做菜。

在100名女工中,膳祖只挑選了九人,可見她對徒弟要求之高、標準之嚴,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膳祖廚藝的高超。

冷盤大師梵正

梵正是五代時期著名的女僧廚,不僅菜做得美味,更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一手花式拼盤絕活更是揚名天下,被稱為“菜上有山水,盤中溢詩歌”,堪稱擺盤界的頂尖人物。

她的成名之作——“輞川圖小樣”,以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晚年隱居之地“輞川別墅”畫圖為樣本,以魚肉果蔬等原料雕刻、拼制而成,這道菜群山環抱、亭臺樓榭將菜肴和藝術融為一體,往往是“人多愛玩”,卻“不忍食”。

別以為這僅僅是一份簡單的拼盤,《輞川圖》畫面總共分為二十景,被后人評為“寫盡人間山與川”。而梵正卻能把繪畫藝術和烹飪巧妙結合,將“輞川二十景”再現于冷盤之中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即使放到現在,也是驚才絕艷。

第一個宮廷女廚師劉娘子

“尚食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更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廚之一,現在很多廚界人士尊稱其為南宋版“大長今”。

劉娘子是宋高宗趙構的家廚。宋高宗登基后,雖宮中規定作為“五品”官的“尚食”,應由男廚師擔任,但她以燒得一手皇帝喜愛的好菜,而被破格任用,主管皇帝御食,人們尊稱她為“尚食劉娘子”,是我國第一位著名的宮廷女廚師。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為“尚食劉娘子”的影響力,在南宋后期,“女廚師”盛行,很多有名氣、有地位的家庭都聘用女廚,因此奠定了女廚在古代的地位。

美女廚娘董小宛

董小宛是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等同為“秦淮八艷”。

董小宛,天資巧慧,容貌娟妍,能歌善舞,琴棋書畫莫不知曉,詩詞文賦樣樣精通,除此之外,她還是位實實在在的名廚,她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

她腌制的咸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經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董小宛經常研究食譜,看到哪里有奇異的風味就去訪求它的制作方法。現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

△圖片來源:攝圖網

董小宛還善于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現在的揚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海內的土特產。

董小宛還有“古往今來第一妾”的美譽。明崇禎十六年,董小宛嫁與江南名士、復社領袖冒襄冒辟疆為妾,著有《奩艷》一書傳世,27歲時死于肺炎復發。后來,許多文人墨客都頌她寫她,替她編戲,為她立傳。

民間女廚師宋五嫂

宋五嫂是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逃難成就的烹飪高手。相傳,宋五嫂在南宋年間從河南開封逃難至杭州,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人們就稱她為宋五嫂。

宋五嫂在杭州錢塘門有一片小食店,當時從北方逃難來杭州的中原人很多,有官有民,大家思鄉難歸,很想嘗點鄉味以解鄉思。

宋五嫂家賣的魚羹,正是傳統汴京風味,頗能招徠異鄉之客。有一日高宗趙構也聞名品嘗,特派太監來,叫宋五嫂做了魚羹送進宮,連皇帝都愛吃。此后,宋嫂魚羹身價百倍,于是名聲大振,奉為膾魚之“師祖”。

方恒泰《西湖》詩云:“小泊湖邊五柳居,當筵網得鮮魚也,味酸最愛銀刀膾,河鯉洛舫總不和。”他贊的五柳居醋魚,有人說即是當年的宋嫂魚羹。

女點心師蕭美人

蕭美人是清朝著名女點心師,以善制饅頭、糕點、餃子等點心而聞名,袁枚頗為推崇她, 《隨園食單》中盛贊其點心“小巧可愛,潔白如雪”。

蕭美人當時居住在江蘇的儀征,最擅長做點心。乾隆五十二年重陽節,年過七旬的袁枚,特地請人在儀真代購3000只共8種花色、由蕭美人手制作的點心,運至南京分送親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少文人雅士題詩盛贊她的佳作點心。其中吳煊賦詩:“妙手纖和粉勻,搓酥糝拌擅奇珍。自從香到江南日,市上名傳蕭美人”。還有人把蕭美人制作的糕點與唐代名點紅綾餅相媲美:“紅綾捧出饒風味,可知真州獨擅長”。有的甚至把她的糕點比成與黃金一樣貴重:“改作貴比金”。

據傳,蕭娘年輕時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詩詞中就有贊她“昔年豐姿,面如夾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說她少年出爐時,美到了令人嫉妒的程度,而她點心之味美,使人“流舷饞煞老饕牙”。

清代名廚王小余

王小余是清乾隆時袁枚家的掌勺大廚師,是一位烹飪專家,他身懷技藝,有高明豐富的理論經驗。他燒的菜肴香味散發到十步以外,聞到的人無不咋舌想吃。他對于烹飪技藝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系列高見,這些技術上的真知灼見,對袁枚影響很大,袁枚的《隨園食單》有很多篇幅得力于王小余的見解。

袁枚喜歡王小余,所以對王小余的要求亦很嚴。王小余死后,袁枚為了紀念這位優秀廚師,專門寫了一篇《廚者王小余》。王小余也是我國古代唯一一位死后有傳的名廚師。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