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創新沒頭緒?來看看別人的經驗吧!
· 2022-06-07 09:45:53 來源:紅廚網 2708
在菜品上推陳出新,不斷滿足食客們的味蕾要求,是每個廚師都必須面對的工作。
而菜品創新,也是衡量廚師廚藝高低的重要標準。對于廚師們來說,常常創出新菜品,是在失業率驟升的就業大環境下,保住飯碗的迫切之舉。那么對于菜品創新,有什么經驗是可以學習的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01
蔡標
經常和同行交流
經常參加廚師交流會,大家定期出來交流廚藝,把最近試吃、創新的菜品拿出來秀秀。有的餐飲企業由于規模大,創新速度肯定不如小店面快,而且要求每一個季度的創新菜品至少在30道以上,這么大的創新量,只有和同行交流才能實現。”
△圖片來源:攝圖網
02
胡桂東
偷學對方的技藝
有時候外出試吃,到一家店準備偷師學藝,但點完菜后服務員會把菜譜收起來,而且剛要掏出相機便會被攔下來,因為店內規定不允許拍攝菜品照片。
遇到這種事,可以去這家店連續吃多幾次,偷學對方菜品整體的造型是怎么搭配的。比如人家有一道菜是很普通的香煎銀鱈魚,但是稍微添加細長一筆醬汁,就是很美的寫意畫了。
觀摩和考察后,回來后再加自己反復試驗,將對手的拿手菜精髓學習過來。
△圖片來源:攝圖網
03
劉大志
多參加調味品公司舉辦的交流會
在這種會上,最好隨身攜帶自己的專業相機,隨看隨拍,然后回頭整理出菜品照片,把有新意有檔次的菜品洗印出來后,在每周例會上給公司中高層主管分享,大家隨即集思廣益將菜品改良。
比如前幾年流行的鵝肝做法都是紅酒汁堂煎,鵝肝本身軟糯,煎出后較為油膩。參加活動后,我從同行中學到了冰鎮清酒鵝肝:將鵝肝在姜蔥汁水中浸泡1個半小時后,放入日本清酒中,然后加入日本醬油、日式芥末等原料調制的醬汁中放置12小時,最后放入冰箱冷凍3小時,取出切片盛盤就好。這種做法既保持了法式的傳統,又有中餐的風味,更重要的是不油膩。
△圖片來源:攝圖網
04
梁惠明
找到新鮮原材料
食材和菜品的創新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原材料缺乏,為了創新,你要四處搜集稀奇的原材料。
比如說粵菜有食用山珍海味的傳統,可是在上海很難采購到,可以想辦法去找食材的原產地,或多參加一些展銷會、餐博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05
姚文華
匯總精華成大器
有很多廚師外出考察時,都會有一種“自己是大師”的驕傲心態。特別是在公司帶領之下外出考察時,會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認為別人做的菜沒什么特別的,哪里有自己做的好吃。于是就堵塞了進取的思維,學不到知識。
作為廚師,要改變這樣的心態和觀念,時刻記得自己是去學習的,而不是去挑毛病的。比如一個店有10道菜,其中有半個菜做得好,那你就吸收這半個菜的精華,然后你去10個店,就能學到5個菜的精華。
△圖片來源:攝圖網
06
王海
多用新奇特原料
在一些廚界高手看來,不應該總是想著要去學習別人的精華,從別人那里找到靈感來創新自己的菜品,而是要反過來讓別人來學習自己的經驗,尋找靈感。而要自己創新,首先可以使用的方法就是多尋找新奇特的原料。
比如去上海旅游,聽說有一種日本小辣椒,口感清爽、脆、不辣,但是又有辣椒的味道,就可以帶些回來,然后拿到廚房去試。生炒、放醬油炒、不放醬油炒、高溫油拉、低溫油拉等等。
07
陳濤
利用互聯網找靈感
在現代信息社會里,網絡是一個十分便捷的信息來源,廚師創新菜品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比如關注紅廚網,平常沒事就可以瀏覽一下,發現一些做菜的靈感,然后運用到自己的菜品創新中。
現在很多家庭主婦、美食家、美食愛好者等都會將自己做的,或者吃到的各地菜品拍下來,放到網絡上資源共享,我們去瀏覽,就無意中少走了很多路,卻能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信息。
有時候,家庭主婦做的菜也能給你很多靈感——因為她們做菜不專業。但恰巧是這種不專業,才使得做出來的菜很另類,有時候搭配的食材,可能連廚師都不會去注意到,但那些新奇的搭配與做法所帶給你的創新靈感,卻是在外面的餐館里得不到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08
李志權
吸納境外精華,中菜西做
如今,由于客人的喜新厭舊、追新慕異,以及餐廳本身對于培育品牌、拓展市場的迫切要求,菜肴創新成為當前廚師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但創新并不是可以每家都復制的,要根據餐廳的定位和消費水平去設計菜肴。
但不管什么樣的創新菜,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因為原材料就是這么多了,所以就要看廚師搭配的新意了。而現在的創新,無非是在醬汁和烹調方法上做文章,比如現在比較時興的,是用西餐的醬汁來做粵菜。
△圖片來源:攝圖網
09
龍應華
順應市場,從花頭開始
對于一些對食物要求比較高的客人來說,他們對飲食健康和菜肴新意都比較看重,所以大魚大肉是不行的,更多時候是要用湯水去烹調食物,而且要有意識地使用蔬果去做汁水,例如玉米汁、南瓜汁,同時使用健康營養的食材。
在擺盤上,也要根據客人的審美愛好去調整,要從色香味形等多個方面去考慮,因為菜品的創新決定了一家餐廳的客源流失與否,不斷將新的與好的菜肴推出來給客人,這才是留住客人的關鍵。
現在的客人比以前更加講究健康、美味、美感,這些從菜式擺放的花頭的變化可以看得出來。從一開始沒有花頭,到后來用西餐裝飾的花草來做小炒類的花頭,再到現在用食材制作,不但可以點綴菜式,還能吃。
中餐和西餐的區別在于,中餐是不講究包裝的,但西餐卻會很抽象地去包裝菜肴,達到美味和美感的統一,給予客人雙重的享受,讓客人感覺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所以,這也是我們中餐廚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
陳德志
改善口感,使用優質食材
除了在菜肴的搭配上下功夫,我們還應特別關注原材料。比如說蓮藕,廣州本地的、南海的都沒那么粉,粵西那邊的就粉很多。沙姜也是粵西地區的好。菜心就可以在增城找,雞類就是湛江的農家雞為好,冰鮮海產要選沿海地區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11
董元漢
注重聽取意見,厚積薄發
廣州花園酒店桃園廳行政總廚董元漢師傅有一個自創的拿手好菜——堂煎鵝肝釀遼參。說起來,這還是得益于客人的一次投訴。
“以前做遼參,一般都是用鮑汁釀,我們這里還有堂炒的做法。因為遼參是發水后制作的,烹調的時候一加熱,就會滲水,于是體積就收縮。”董師傅回憶說,那時有客人投訴說遼參的份量不足。
這可刺激到了董師傅的創意神經了:要怎么才能保證遼參那道菜的出品對得起它的售價呢?董師傅首先想到的是在遼參里面塞點東西。
塞什么好呢?鵝肝!這樣即使水滲了出來,遼參也不至于會短得厲害,而且鵝肝的香口可以輔佐遼參的口味。之后他又在菜里搭配了墨魚肉、蘆筍等,增強口感的同時又提高了菜肴的附加值,賣得起價錢。
董師傅說他做這道菜的最初并沒有想那么多,后來一點點研制出來了,推出市場之后,客人感覺物超所值了,他才覺得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
董師傅是個很謙虛的人,每次推出新菜之后,他都要叫上廚房和店面的同事來試,然后聽取他們的意見,再進行完善和改進。
民間的一些烹調方法也是董師傅創新的源泉。“湛江有種古法燒豬,跟廣州現在用明火燒烤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在一個密封的屋子里,用燒碳的地爐加熱,然后在上面放轉盤,把生的豬放進去,轉一圈出來,就好了。”
董師傅說兩者各有特點,明火燒則皮脆薄,古法燒制則有汁,說不上誰好誰不好,還是要看客人的口感喜好。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