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率先復蘇!社區餐飲又火了?

周洪楚 · 2020-04-26 21:04:59 來源:紅餐網 2876

四月底了,全國各大城市的餐飲復工率基本上達到了80%以上。然而,大部分餐飲人沒有等來報復性消費,甚至每天的營業額連房租、工資都不夠。

不過,近期有不少餐飲人反映,品牌所在的社區門店生意已經率先回暖,未來或將會把戰略重點放在社區市場。

一場疫情,使得餐飲市場悄然發生變革,曾經被無數餐飲品牌爭相搶占的商場,如今卻淪為了餐飲人的“傷場”。前段時間,紅餐網(ID: hongcan18)策劃的深度文章《死傷無數!疫情下,商場餐飲已淪為重災區》,不但戳中了不少餐飲人的痛處,也透露了大部分商場餐飲店不容樂觀的現狀。

近期,紅餐網記者在走訪和調查過程中發現,相比于人流量少得可憐的商場餐飲店,部分社區餐飲門店客流量恢復良好,不少街區已經有了煙火氣息。

01?社區化,被疫情“隔離”出來的餐飲機會??

以往,被稱為購物中心之外第二消費場所的社區餐飲,如今卻成了不少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東莞粥品牌仟福粥點總經理胡永祥在接受紅餐網(ID: hongcan18)采訪時表示,目前仟福粥點社區店和街邊店的恢復程度會比商場店要快一些,光營業額這一項,社區店比購物中心店就高出了大概10%左右。

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也透露,從木屋燒烤的社區店和商圈店兩種店型來看,前者的生意恢復速度要比后者的恢復速度快很多。

近日,紅餐網專欄作者胡燕平也在市場走訪時發現,深圳部分社區餐飲店的生意已經恢復到了80%以上。

受到疫情影響,以往人流量集中的購物中心、步行街等場所的人氣急劇下降,這種情況為門店分散的社區餐飲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疫情之下,社區餐飲店的優勢開始凸顯。

首先,距離消費者更近,能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社區店距離消費者更近,有更多的機會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痛點。”紅餐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樊寧曾這樣評價過社區餐飲店的優勢和價值。

誠如樊寧所言,社區餐飲店因為接近消費者,有著近水樓臺的先天優勢,至少解決了周邊一公里內的居民就餐需求。

購物中心,即使沒有疫情大家也不會每天都去,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很多人對出去聚餐、聚會仍心存顧慮,很多年輕人更愿意下班后,在家附近快速解決吃飯問題,然后慢慢走回家,或者選擇在下班途中點餐,到店自取的用餐方式。

這是疫情期社區餐飲店更易快速恢復的主要原因。

其次,消費人群具有穩定性,容易獲取粉絲,形成口碑。

商場餐飲,主要依賴的是商場的人流量優勢,而購物中心和商業街的地段優勢決定了它高租金成本、強競爭運轉的模式。

疫情期間,商場的流量優勢顯然已經喪失。所以面對疫情的突襲,缺失了流量紅利的商場餐飲根本毫無招架能力。

相反,社區店的投資相對較少,服務對象主要是周邊一兩公里以內的居民,這部分人口流動性往往不大,方便餐廳去做客群維護,形成口碑。

在記者所住的小區樓下,有一家叫“一碗粉”的快餐店,在復工這段時間,通過進粉絲群即可享受終身打包免費以及2公里內免配送費等福利,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積累了120多個用戶。每天離中午飯點的前一個小時開始,這個粉絲群就開始活躍了起來,預定打包、自提、外賣……

一碗粉店主小周表示,社區店的租金成本不高,有穩定的客源優勢,門店的整體抗風險能力會更強一些。

目前餐廳業績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9成,來自微信群的訂單占了30%左右。

第三,消費場景豐富,經營更靈活。

商場在經營時間上有一定限制,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很多城市的購物中心在晚上6、7就關門,導致商場餐飲店的營業時間大大被壓縮。

相對于商場店,社區店占據了時間、空間優勢。一日三餐,甚至是宵夜均可營業。早間的上班族和學生群,午間的留守族,晚間的下班族和放學族,還有宵夜族……全時段的優勢,讓社區店可探索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空間也比較大。

比如木屋燒烤的某些社區門店,早上賣早餐,中午賣烤飯,下午時段則推出了精釀啤酒等產品,滿足不同時代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通過全時段、多渠道的方式,為社區店帶來了更多的營收機會。

02?疫情后,社區餐飲或迎來新商機??

商場餐飲店的冷清與社區餐飲店的熱鬧形成的鮮明對比,讓不少餐飲人重新思考品牌的未來發展格局。

2月中旬,張雅青面對媒體采訪時就直言,疫情之后,旺順閣會考慮開出更多的社區店和街邊店。

早前,太原市商務局在全市2020年商務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也提到社區市場是餐飲企業新的增長點,鼓勵餐企采取多種創收模式發展社區餐飲。

疫情之后,餐飲社區化或許會迎來新一輪的開店潮。

1、存在大量品牌化、連鎖化的機會

社區餐飲門店優先回暖,并不代表所有的社區店都不會被消滅。

以往,人們對于社區餐飲店的需求大都是快、飽、性價比等,簡單粗暴。然而,經過這次疫情之后,快、飽、性價比不再是唯一標準,社區客群對健康的食材、餐廳的衛生,甚至是體驗、服務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這次疫情,那些“臟亂差”的餐廳一定會最先倒下,而那些積累了一定的口碑,擁有強大的供應鏈,更干凈衛生的連鎖餐飲,必定會大受歡迎。

目前在社區除了一些常見的老字號外,卻鮮見幾個成熟且知名度較高的品牌。這就意味著在社區店的賽道上,目前還存在的大量的品牌化、連鎖化機會。這幾年,包括西貝、呷哺呷哺、星巴克等大牌也開始布局社區餐飲,搶的也是消費者在社區領域的品牌認知先機和空白缺口。

2、標準化、輕資產的小店或會迎來發展商機

經過這次疫情之后,不少餐飲人意識到大門店的風險以及經營壓力,停業期間,即使不用支付員工工資,光空店的運營成本也足以把餐飲人壓垮。

前不久,一位湖北的資深餐飲人就因為門店的經營壓力太重,2000平方米的酒樓被迫關停。“每月光運營成本就要40多萬,實在撐不下去了。”

相反,那些輕體量、輕投入的小型門店抗壓能力反而更強,甚至活得比疫情之前還要好。

比如物只鹵鵝的社區鹵味小店,在疫情期間就實現了逆勢增長。一家30平米的鹵味小店,日均營業額可以超過8000元,比疫情前增長了30%左右,營業額不降反增。據了解,鹵味店的所有產品都是由中央工廠冷鏈配送到店,門店只需要做簡單的切配出餐,一家20平米的鹵味小店僅需2個人,大大地節省了空間和人手。

這樣標準化和輕資產的經營模式,或許會成為未來餐飲品牌發力社區的一個重要方向。

3、多元化經營模式,功能性更強的餐廳更有市場

疫情爆發前,大部分的餐飲門店主要依托單一渠道流量。隨著疫情的爆發,全渠道或者多渠道成為了增強門店盈利能力重要方向,對于社區餐飲門店而言,同樣如此。

疫情期間很多餐飲企業推出半成品、預制品等適合社區人群的產品進行銷售,這樣的消費習慣一旦形成,疫情之后將會大大提高餐廳的營收。

像前文提到的旺順閣,其部分社區門店,就是通過便民菜攤、半成品預制菜等方式來增加營收。而張雅青也表示,未來旺順閣的社區門店功能性會進一步豐富,除了社區食堂的角色以外,還有賦予社區門店便民菜攤、生鮮便利店等多個功能和角色,讓社區門店朝著更加便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相比商場店的“圈養式”經營,社區店留給餐飲品牌的想象空間則更大,所以,一些有實力的頭部餐企,通過延伸不同業態,打造不同的品項進去社區打通,挖掘社區餐廳更多的可能性,去滿足顧客的多元化需求,而這也不失為一個拓展品牌疆域的好機會。

不過,也有行業人士表示,社區餐飲同樣也有難度,特別是經此一疫后,如果餐飲人不能從思維意識上去轉變觀念和打法,老是面上的照貓畫虎,同樣也會死得很慘。

03?不要“神化”社區餐飲,入局需謹慎??

疫情之下,社區餐飲雖然率先復蘇,但是社區餐飲從來不是新市場,想要入局的餐飲人還是需要謹慎,更不能忽略社區餐飲本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1、社區商業本身自帶的“bug”不少

其實無論是購物中心、商業街或者是社區,都存在自身的一些問題和不足。

好比前文說到的社區消費人群的穩定,這是優勢,也是局限。社區面對的流動人群較少,且有著明顯的人群與時間分層特征,再加上這部分人群的增長規模并不明顯,社區店面對的更多的是老舊小區“遷徙”過來的人群,而非是大量的徒增人群。

所以這就很考驗門店的經營和營銷能力,比如如何“綁住”社區里的常住人口;如何通過口碑傳播,把覆蓋面積從一公里擴大到兩公里等,這些都是社區店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此之外,社區店還存在一些選址上的局限,是否臨街,是否在主干道上,這些都直接影響了餐廳的生意。特別是經過這次疫情,一些選址在小區內的餐飲店,一旦小區實施了防疫管控措施,封閉出入口,外面的消費者進不去,里面的出不來,這類門店的價值會大打折扣。

還有一些比較老的社區,本身就存在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有些甚至連基本的停車位都沒有設置,這些都會門店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2、入駐社區的條件多且繁雜

社區餐飲臨近居民區,對噪音油煙等環保要求比較高。比如住建部規定社區餐飲店要與周邊居民的直線距離達到20米以上,并且對煙管排放的高度也有嚴格的要求。

還有一些小區商鋪并不具備餐飲資質,一旦入駐,面臨的可能是隨時被投訴查封的可能。

另外,像環境評定、商業用電等這些也是社區餐飲面臨的問題,有時候一個政策或者通知下來,店說停就得停。

近年來,因為排污、噪音、環保、消防等問題被相關部門喊停的社區餐飲店并不少。今年1月初,廣州番禺吉祥南街就有幾十家商戶收到番禺區環保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通知,要求在當月15日前停止營業。

前不久,廣州就有一個知名湘菜連鎖品牌創始人李瑞(化名)跟紅餐網(ID:hongcan18)訴苦,他們在廣州天河某大型社區開了將近4年的老店,就因為環保的審查問題,目前正面臨著撤店的危機。還有廣州天河區天河南二路的一家分店,在開店之前就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錢去處理排污問題,但是因為附近居民的一紙投訴,被相關部門強制要求停業整改。“一整改就是大半個月,損失還得自己承擔,傷不起啊。”

李瑞表示,“特別是一些老城區,周邊可能是十幾二十年的樓盤,沒有高空排放管道等,原本就不適宜做餐飲項目,但有的執法部門為了方便經營者辦事,一開始削減了相關登記和前置審批事項,先放松審批,給商鋪頒發營業執照,后期再嚴格監管。結果,相關法律法規幾年一大變,很多社區店都苦不堪言。”

3、不是所有的品類和業態都適合進社區

社區店的消費群體一般是以家庭消費為主,因此不是所有的餐飲品類和業態都適合。

比如那些小眾的地方菜、異國料理、或者是獵奇類的網紅餐廳,由于本身受眾就有一定局限,并不太適合走進社區。燒烤、大排檔、快餐店等更具有大眾化口味,剛需性更強的一些品類和業態,市場的空間或許會更寬一些。

所以,餐飲人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思考你的品牌定位、目標消費群體,來綜合考慮是否進社區。

結 語

從當下的恢復情況來看,與商場餐飲相比,社區餐飲看似更具生命力和發展空間。然而,進入了社區,并不代表就一只腳踏入了成功的大門,社區餐飲不是新市場,同樣有著不少的痛點和局限性。

正如隋政軍所言,“餐企要有戰略定力,不要跟風,看清趨勢,原本該開的店就繼續開,不該開的也就不要硬挖。”選擇商場餐飲還是社區餐飲,還是兩者兼顧,這些都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規劃。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