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平:如何將官府菜與粵菜融合?
羅小山 · 2019-01-27 22:00:00 來源:紅廚網 4800
《紅廚紅菜》
專訪全國具有高超廚藝的大廚
旨在把那些嚴謹認真的大廚推出去
讓更多的人群看到他們的存在
如今,中餐正走向大融合時代,36歲的陳太平,便是其中最為積極的實踐者之一,他將大江南北的菜系融匯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南北融合官府菜。
陳太平認為,融合,是當代廚師最常見的一種創新方式,值得推崇,卻也要融之有道。
《紅廚紅菜》第153期
陳太平
深圳雙璽.尚宴會所行政總廚
中國烹飪大師高級技師
中國烹飪協會會員國家裁判員
2008年全國烹飪技能大賽金獎得主
2010年中華名廚養生美食十大風云人物
2011年中國青年名廚十大風云人物
2016年第五屆勁霸杯全國創新技能大賽金獎得主
認為做菜很帥
遂赴京學習官府菜
▼
?“我爸雖然不是廚師,但他很會做菜,經常做很多好吃的給我們吃。”陳太平告訴紅廚網記者,從小自己就覺得,會做菜是那么的帥,能讓身邊的人吃上自己用心烹調的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于是,1998年高中畢業后,陳太平便懷揣著成為一名廚師的夢想,獨自一人前往北京尋師學藝。
“泰豐樓是北京八大樓之一,也是我們山東老鄉創辦的一家老字號。所以那時候,泰豐樓就是我的夢想,我希望能夠進到里面學習廚藝。”陳太平說。
但是,一開始由于沒有經驗,且當時工作并不好找,陳太平只能先到一家小飯館打雜。小飯館不大,只有兩個包間、十七八張桌子,于是這里,便成了他夢想開始的地方,在這家小飯館里,他學到了很多基礎烹飪知識,也對食材有了初步的認識。
次年,在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和基礎后,陳太平在一位老鄉的介紹下,終于得以進入夢想中的泰豐樓工作。
在泰豐樓,陳太平被安排在徐振剛師傅手下學廚,開始正式接觸官府菜。之后,又跟隨尹親林、陳江峰兩位師傅,繼續深入學習官府菜。
陳太平介紹稱,官府菜,實際上就是過去官宦人家自家所做所食之菜(如山東的孔府菜、北京的譚家菜等),并沒有走向大眾,后來進入21世紀才開始商業化,進入消費市場。
在很多人看來,官府菜主要是以山珍海味為主,如魚翅、燕窩、裙邊、鹿肉等,它的美味主要得益于昂貴食材的使用。但在陳太平看來,選材雖是十分重要,但卻并非是以貴取勝,即使是最簡單的食材,也能做出極致的美味。比如白菜豆腐、一品豆腐等,都是以簡單之食材,做出了絕佳風味。
學習不能停
跟隨粵菜大師學習粵菜
▼
在尹親林、徐振剛、陳江峰三位師傅的教導下,陳太平深入了解學習了官府菜,手藝也愈發精湛,到了第七年,就有了獨自掌勺、獨當一面的能力。
然而,他從未放棄學習提升自我,在官府菜之外,還積極去學習其它菜系。
2004年,陳太平開始跟隨香港大廚趙雄鷹師傅學習粵菜。
“我們無論是做粵菜也好、做官府菜也好,多去學習其它菜系的特點長處,對自身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當時粵菜在北京很受歡迎,而且和官府菜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就想多見見世面,多學點東西,所以就去學粵菜了。”陳太平談到。
他回憶稱,其實自己在2003年就認識趙雄鷹師傅了。當時陳太平所在酒店的總廚和趙雄鷹師傅認識,相互間經常有往來交流,一來二去,陳太平也就和趙雄鷹師傅相識了,并在后來的接觸中得到趙雄鷹師傅的賞識,得以跟隨他學習粵菜。
“粵菜發源于嶺南,取百家之長,自成一家,選料講究用料廣博,飛禽走獸無所不用,烹調技巧多樣善變,擅于創新,在國內外都擁有很強的影響力。”陳太平繼續說道。
在他看來,粵菜有很多東西都值得自己去學習借鑒,比如說官府菜和粵菜都擅長做燕窩、鮑魚等,但兩者在漲發、湯的使用方面均有所不同,通過比較兩者的不同,取長補短,能夠進一步改良自己的菜品。
打破地域界限
挑戰融合菜
▼
時間進入2008年,融合風在餐飲界異軍突起,廚師們開始打破地域界限,將世界各地不同的食材、香料、調料、烹飪技法融合起來,積極做著各種新的嘗試。
當時,正在北京香山玉泉商務會所擔任行政總廚的陳太平,也開始進行了“融合”實踐。
“會所面對的消費群體是復雜多樣的,哪里的人都可能會有,我們需要了解他是哪里人,喜歡吃什么樣的東西,偏好什么樣的口味,然后根據他們的喜好需求去做這個菜品。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會嘗試著對菜品做一些融合,以適應客人的需求。”陳太平談到。
在他看來,融合菜就是根據顧客需求而做的菜,能讓顧客吃到更合心意的食物,能給到顧客更好的美食體驗,是極有意義的。為此,無論是在黃山昱城皇冠假日酒店任職行政總廚,還是如今在任職深圳雙璽.尚宴會所行政總廚,他一直都堅持研究融合菜,爭取給到顧客更好的美食享受。
融合菜是為顧客而生的,根據顧客需求,它可以是創意與傳統的融合,也可以是大江南北的融合、精巧技藝與新鮮食材的融合。而要做好融合菜,陳太平認為應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首先要練好基本功,有扎實的功底,對各大菜系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這樣才能避免在創新融合時無根可依,做出來的菜品不三不四。
第二,對食材要有足夠的了解,不能隨便亂搭。融合時需要考慮,這樣搭配,它的味道會不會得到提升?或是它會不會更加營養,有利于健康?比如松露搭海鮮,山珍配海味,就是極好的搭配,以松露奇香激發海鮮之鮮,兩者搭配,相得益彰。
第三,注重調味,所做的融合菜應考慮當地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比如在廣東,做海鮮就要體現原汁原味,越簡單越好;而如果是在湖南四川,海鮮就可以做成麻辣味,這樣才更適合本地人的口味。
活到老學到老
做廚師要多走多看
▼
從官府菜到粵菜,再到南北融合的官府菜,從廚二十年來,陳太平不停突破自我,力求帶給顧客新的用餐體驗。
在他看來,在飲食走向大融合的時代,融合已成為當代廚師最常見的一種創新方式,值得推崇。
與此同時,他也認為,融合,要融之有道。作為一名廚師,首先要具備扎實基本功,然后在此基礎上,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去學習了解各個菜系的東西,不斷去拓寬自己的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才能把菜做得更好。
為了不斷學習提升,陳太平經常出外學習,每周至少走訪市場一次,每三個月外出學習一次,或是尋找好食材,或是到優秀餐廳學習考察。
“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多出去看看,不要總想著這會花費時間和金錢,它給予你的回報一定是值得的。”在采訪的最后,陳太平如此總結道。
【陳太平紅菜】
雞蓉蝴蝶燕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至尊雙璽匯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翡翠鵝肝鱈魚粒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青檸淮山澳洲小牛肉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燒汁糯香鮮魷魚
(點擊圖片,查看做法)
《紅廚紅菜》往期精彩回顧
記者 | 羅小山
本文為紅廚網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