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丙林:每一道客家菜,都有一個故事
米婭 · 2016-07-06 15:54:25 來源:紅廚網(wǎng) 2370
客家人,是一個特殊的族群。客家人從中原出發(fā),跋涉千山萬水,遷徙到福建、廣東、廣西等山高皇帝遠的地方。他們要么在路上,要么客居他鄉(xiāng),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飲食文化。
《紅廚紅菜》專訪
本期紅廚:翟丙林
客語出品部中心總監(jiān)
在廣州越秀區(qū)中環(huán)廣場南塔一側,客語新店試業(yè),人氣很旺。這是客語第18家分店。
門頭用綠色的熒光燈勾勒出客家土屋輪廓,玄關左邊一整面墻都覆蓋著新鮮的蕨類植物。里面的洞天是厚青磚、紅燈籠、老木窗。
我試探性地問,可否跟出品負責人聊聊。不一會兒,出品總監(jiān)翟丙林就出來了。各講一句客家話開場,沒有一點壓力感。
客家菜,回歸客家的根
“說實在的,只是做得還可以,并不很好?!钡员种钢郎系乃岵唆~說,“因為我只知道川菜的味,不知道川菜的根?!?/p>
客家菜,才是他的根。
2013年,客語品牌誕生,翟丙林任出品部總監(jiān)。他知道,做客家菜得順著自己的客家根子做。首先,得用最土的客家食材。
兩臺18度恒溫冷鏈車,每天往返于梅州和廣州,最多只配送兩天的食材用量。食材都是由山里鄉(xiāng)親們自己種養(yǎng),由“包工頭”統(tǒng)一收集后提供給客語。
今年將擴張8家店,客語打算設中央原料倉庫,把來自大山的食材分發(fā)到各店。
一道菜,一份客家情
客家族群要么在路上,要么客居他鄉(xiāng),逐漸形成自己的飲食文化。翟丙林一再強調,客家菜就是簡簡單單、樸實無華。
客家釀豆腐,是一道只有逢年過節(jié)才能吃得上的菜。幾乎每間店都有個豆腐坊,請工人手工磨制豆腐。出鍋時用特別定制的石墨來裝盛,最后呈遞到桌上的,是一盤客家人舊時樸素的、單純的渴望和歡喜的客家釀豆腐。
客家人愛吃經(jīng)過適度腌制的食物,比如客家芋苗干、客家干菜煲、鹽焗手撕雞,因為便于保存,方便做上路菜,或帶到田間地頭去吃。
客語土豬湯,單店日銷300盅,幾乎人人必點。豬肉選自梅州生長的土豬,其生長周期超過1年,吃野草和雜谷。豬肉切塊兒,加水,入鹽,不放油,隔水燉45分鐘。入口鮮甜,夾雜一點微香、微辣,你才知道里面加入了一點點胡椒。裝湯的那個毛主席時代的搪瓷盅,經(jīng)常害得吃貨們?nèi)滩蛔∨呐呐摹?/p>
回想當年
環(huán)顧周圍,食客吃得很嗨。翟丙林笑笑說,滿腔熱血的始轉型之初,處處都是潑冷水。
同行朋友說:你們墻壁那么厚,燈光那么暗,土里土氣的,怎么能進得了萬達?
消費者說:什么客家菜,那么小一份,我們都吃大份的。
為了吸引客流,總廚翟丙林曾帶著團隊站街發(fā)傳單。
而現(xiàn)在,萬達開到哪兒,都會主動邀請客語入駐??驼Z的小份菜模式也被廣泛模仿,成為時尚、品質、健康餐飲的代表。18家門店里,有半數(shù)廚房大佬都是他的徒弟。
當?shù)员窒蚣t廚網(wǎng)記者講述這些時,已經(jīng)對加入客語10年了。這個客家男人,在聚光燈背后,看著家鄉(xiāng)菜隨著品牌脫胎換骨。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說出來讓我們改正。”
“還真有?!比思铱吞?,我卻一點都不客氣。
翟丙林收斂了笑容,端坐身體:“來,說吧?!?/p>
“上菜太多啦!”我說。大家全笑。
【翟丙林紅菜】
客嫂腌面
客語咸香雞
金牌豆豉鵝
客家燜全豬
棒棒棒蝦扯
撰稿:紅廚網(wǎng)記者_米婭|編輯:紅廚網(wǎng)_楊凜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