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化管理顧問、財經作家鄧斌:技術取代員工不可持續
鄧斌 · 2025-07-23 09:13:12 來源:紅餐網 636
很多企業把AI迎進門,最初的那句口號幾乎千篇一律:降本增效。
表面上看,這是技術問題;往深處挖,卻是一道社會命題。生成式AI帶來的或許不在“快一點”,而在“快十倍、百倍”。速度一旦躍遷,就不再是簡單的“效率紅利”,而是“結構性失業”的加速器。
曾經火熱的黑燈工廠、無人工廠,如今已不再是主流觀點。因此,同理,我認為餐飲業慎用“顛覆”“革命”等詞匯,多用“人機協同”“增強員工技能”“改進提升效率”等表述。因為作為企業,不僅受到技術環境(效率驅動)的影響,也受到制度環境(公平驅動、合法性驅動)的約束。
真正能夠穿越周期的企業,往往在技術環境與制度環境之間畫出一道“動態平衡線”。他們不會為了節省最后一分錢而把所有崗位推給算法,也不會因為擔心輿情就拒絕任何自動化改造。他們把AI省下的成本切出一塊,做成培訓基金:讓廚師學會用數據看板優化排班,讓服務員掌握AI點餐系統的維護技巧,讓店長成為“人機協作”的調度中樞。
更關鍵的是,他們與職業院校共建“社區緩沖池”:被替換下來的工人可以就地轉崗,或進入合作學校回爐再造。算法繼續進化,員工也在升級,價值鏈兩端同步提速,利潤與社會責任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而是互相加權的正循環。
當技術狂奔時,人性化不是剎車片,而是方向盤。企業若只想用最低成本到達終點,結果往往是翻車;只有把方向盤握穩,讓算法與員工在同一根軸上旋轉,才能既跑出速度,也跑出溫度。總而言之:技術取代員工不可持續,技術增強員工方能致遠。
作者:數智化管理顧問、財經作家鄧斌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