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全國門店超千家!河南走出一家火鍋界“蜜雪冰城”

紅餐編輯部 · 2025-07-03 08:42:08 來源:紅餐網 669

龍頭對龍頭的協同共創,能讓雙方優勢成倍放大。

圖片

最近,“河南F4”成了各大社交平臺的頂流!

蜜雪冰城創始人張紅超、張紅甫兩兄弟,以及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和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這幾位來自河南的“霸總”創立的品牌被年輕人瘋狂追捧,靠著“精準拿捏年輕人的錢包”身價一路狂飆,河南也跟著出圈了。

事實上,河南藏著不少“隱藏的餐飲王者”,比如小火鍋賽道的頭部品牌圍辣小火鍋(下文簡稱“圍辣”),同樣來自河南。

近兩年,小火鍋賽道爆火、門店井噴,海底撈、吉野家、南城香等知名品牌紛紛入局,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在這個廝殺激烈的市場里,圍辣的門店數一路狂飆,在去年突破了1000家店并獲得沙利文頒發的“旋轉小火鍋門店數量全國第一”的證書。

那么,圍辣到底是如何殺出重圍的?

日均翻臺6次!把火鍋店做成“社區食堂”

當一個賽道紅透半邊天之后,就是越來越多人入局,接著是大家熟悉的內卷、價格戰。

而小火鍋又普遍主打性價比,當價格越壓越低,一些撐不住的店就開始急病亂投醫,降食材成本、服務減配,結果就是變成一家價格低、品質差的店,復購率也一降再降。

這種背離長期主義的做法,注定難以為繼,唯有力戒浮躁、打磨出經得起市場考驗的單店模型,方能穿越周期,成為真正的龍頭。

那么,小火鍋賽道的極致單店模型究竟是什么樣的?或能從圍辣的案例中略窺一二。

小火鍋快餐化,做極致效率

不同于開在商場、主打社交的傳統火鍋,圍辣定位更偏向于“社區品質食堂”,做快餐、剛需生意。

因此,圍辣的門店主要選址在主街道旁的小巷口或成熟社區入口,這些點位是消費者回家的主要流量口,也是很多快餐店選址的黃金點位。

在運營模式上,除了鍋底、飲品需要掃碼下單,大部分食材都是自助模式,像旋轉壽司一樣放在轉盤上,消費者自取,節省等餐時間,提高效率。

圖片

不過,和市面上常見的按碟拿取的模式不同,圍辣的產品多按簽拿取,相當于把串串香和旋轉壽司做了結合和改良,把菜品的分量做得更小,消費者能體驗到更豐富的食材。

通過這樣的模式,圍辣把用餐時間壓縮至30分鐘左右,門店平均翻臺率約為6次/天,已做到和快餐店的水平相差無幾。

SKU超100個,用品質突圍

小火鍋店雖然火爆,但在網絡上也不乏差評,這些差評多集中在品質方面,比如“花幾十塊錢吃一堆科技”等,這也再一次驗證,低價雖有吸引力,但只有低價的門店是沒法長期經營的。

從商業角度來說,市場的痛點就是企業的機會,而圍辣就抓住了這個機會,用優質食材做出了差異化。

具體來看,圍辣打造了豐富的產品矩陣,SKU超過100種,包括肉類、蔬菜類、油炸類、水果甜品類等七大類食材。與此同時,圍辣對這些食材新鮮度的把控是很嚴格的,大部分菜品堅持每日現切現串,牛肉卷、羊肉卷、蝦滑、丸子等食材都來自頭部供應鏈企業,品質有保障。

圖片

價格方面,圍辣做到了“極致性價比”,人均25元就能吃到“扶墻出”,食材均為1-5元的“白菜價”、18款鍋底2-3元任選,以及20種小料2元任選。

主打60平門店,靠設計把空間利用到極致

圍辣門店走簡約時尚的風格,面積雖然多在60平米左右,但它的動線設計可謂是將空間利用發揮到極致。

以30個餐座的店鋪為例,就餐區以吧臺座為主,兩側各設15個單人座,調料臺則靠墻置于座位兩側,消費者進店、入座掃碼點鍋底、轉身拿調料,然后回座位就能開吃,整個設計非常高效。

圖片

而在面積稍大的門店,圍辣則在保留吧臺區的基礎上增加四人餐桌,滿足朋友聚餐或家庭用餐等需求,擴大客群的覆蓋范圍。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契合消費者對性價比需求的品類,小火鍋是有望持續火爆的賽道。就像圍辣一樣,只要企業能夠沉下心來,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打磨好單店模型,真正做到長期主義,就很有可能獲得突破性發展,向行業龍頭邁進。

“門店數第一”背后,是對供應鏈的持續迭代

對于餐飲品牌來說,從1家店到10家店,到100家店、1000家店,不同發展階段,對供應鏈體系的要求也千差萬別。

特別是在門店規模到千店左右時,沒有一個完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品牌就很難繼續往前走了。而圍辣之所以能做到“旋轉小火鍋全國門店數第一”,就是因為摸透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做好供應鏈的布局。

圍辣的擴張路徑主要分為兩大階段。品牌創立的前三年,圍辣專注于單店模型打磨,供應鏈的模式相對本地化。

圖片

2018年,隨著適合全國化的門店模型跑通,圍辣的拓店速度加快,如今已在全國24個省份開出1300+家門店。在這個階段,穩口味、鮮食材、速配送是重中之重。所以,圍辣一直在搭建全國化倉配網絡,陸續和行業頭部企業共建生態,整合最優資源,籌備完整的供應鏈體系。

去年6月,圍辣與華鼎冷鏈科技合作搭建全國化倉配網絡,實現了冷鏈產品全國免費送貨上門;在產品方面,圍辣則與逮蝦記、和一牧鮮、野火燒、安井等頭部供應商合作,實現核心食材的高度標準化。

圖片

除了這些下鍋涮的食材的標準化,“味道”的標準化、差異化,也是圍辣成為龍頭的關鍵優勢。對于味道標準化的解決方法,圍辣的打法是與行業頭部企業協同共創,用龍頭對龍頭的思維,創造出“1+1>2”的價值。

鍋底是火鍋品類的靈魂所在,是決定消費者能否“一口入魂”、反復光顧的關鍵,小火鍋也不例外。圍辣深諳此道,從創業初期就找對了“搭檔”,與國內的餐飲調味龍頭聚慧餐調共創鍋底,打造出屬于圍辣的味道基因。

時間回到圍辣剛創立的2015年,彼時的小火鍋市場已經呈現出了一定的同質化趨勢,市面上的鍋底味道類型都差不多,缺乏記憶點。在這個節點,聚慧餐調通過讓小火鍋也能吃出傳統火鍋的品質感,成功幫圍辣建立了味覺壁壘。

具體來看,聚慧餐調深耕餐飲調味領域數十年,積累了海量的數據和配方庫,并且擁有頂尖的研發團隊。針對圍辣的需求,聚慧餐調做的不是簡單的“給配方”,而是真正為圍辣“量體裁衣”,打磨出專屬于圍辣的鍋底配方。

作為服務過超過20萬家餐飲門店的行業巨擘,聚慧餐調就像擁有“上帝視角”,能持續追蹤全國各地區、各品類的口味趨勢,并將市面上看似零碎的市場信號整合起來,提前給出解決方案,用行業最好的資源,持續為圍辣這類快速成長的龍頭品牌提供更好的服務。

同時,圍辣依托全國上千家門店的終端網絡,像無數個靈敏的“味蕾探測器”,扎根于消費者中間。

店員與顧客的交流、餐后鍋底的剩余情況、社交媒體上的實時評價、甚至會員系統里的點單偏好數據等等,這些來自一線的口味反饋和消費偏好變化,被圍辣高效地收集、分析,并第一時間傳遞給后端的聚慧餐調團隊。

圖片

這種“龍頭對龍頭”的合作模式,產生了強大的“共振效應”。在餐飲業進入存量競爭、比拼精細化運營的“后時代”,這種模式正是構建壁壘的核心競爭力。

而雙方長達近十年的合作,也讓聚慧餐調對圍辣的品牌基因、門店運營等都了如指掌。這種深度的默契,催生了合作模式的質變,即從最初的提出需求、響應執行,升級到主動預見、提案共創。

簡單來說,就是當圍辣尚未明確意識到某個優化方向時,聚慧餐調的團隊基于其對行業大趨勢的預判、對圍辣品牌調性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豐富的項目經驗,就已經主動提出了優化方案或創新點子。

以圍辣的明星鍋底“辣紅袍牛油鍋”為例,從推出至今,聚慧餐調一直根據市場對重慶火鍋的偏好,對其風味進行不斷的優化與升級。

再如,在貴州酸湯剛興起時,聚慧餐調迅速捕捉到這一趨勢,為圍辣定制了高適配、全維度的鍋底方案。經過雙方的緊密溝通與多次的迭代優化,成功推出市場反響熱烈的貴州紅酸湯鍋。

從行業來看,這種持續共創的供應鏈模式,也為更多尋求突破的餐飲品牌提供了借鑒思路。

小火鍋競爭白熱化,用心賦能和極致的性價比才是制勝手

如今,小火鍋賽道雖競爭激烈,但在消費者追求性價比的消費環境下,這個市場仍是大江大海。紅餐大數據顯示,2024年小火鍋消費規模同比增長28.9%,門店數同比增長10.4%。

再者,加上小火鍋具有開店門檻相對低、味道和服務容易標準化復制的特點,從長遠看,這個賽道很有可能孕育出像蜜雪冰城那樣,擁有龐大門店網絡的國民級餐飲品牌。

不過,想要將這種潛力轉化為現實,關鍵還在于品牌能否打造出“極致性價比”。

說白了,就是加盟商能賺到錢,他們就會愿意多開店,店開得多了,采購成本就能壓下來,再把省下來的錢回饋到產品上,讓消費者更愿意消費、加盟商更愿意開店。圍辣能在市場上快速崛起,用的就是這個策略。

圖片

那么,圍辣是怎么幫加盟商把這個“規模效應”轉起來的?

一方面,提供足夠專業的培訓,手把手將加盟商扶上馬。

在圍辣的加盟商畫像中,約80%是餐飲小白,圍辣根據這類人群的特點,努力打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創業平臺,讓這些餐飲新手敢開店、能管店。

具體來看,圍辣會從門店的選址、裝修以及后期的運營等整個流程,來幫助加盟商開店、管店。據了解,圍辣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門店經營SOP,小到菜品的擺放,大到門店的運營,都有標準,確保千店如一的品質與體驗。

為了提升加盟商的專業知識與經營能力,圍辣還專門成立“圍辣商學院”,構建起全方位的培訓體系。在這里,加盟商需要完成兩次專業培訓,在5天的時間里,學習涵蓋店鋪運營、員工管理、營銷推廣等從理論到實操的多方面內容。對于門店開業一年以上的加盟商,品牌也為其提供免費的復訓。

圖片

另一方面,提供絕對的價格優勢,并主動向加盟商讓利。

依托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圍辣可為加盟商提供超過60個品類的食材。其中,圍辣獨有的核心拳頭產品要求統一采購,并憑借上千家門店背后較高的議價能力,讓門店享受更優的進貨價。

其余食材則開放采購權限,允許加盟商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渠道。據了解,若加盟店全部食材采自總部,綜合毛利率約為60%,而采用“核心統采+周邊自采”模式后,加盟商毛利率可提升10%-20%。

圖片

此外,連鎖品牌想要走得遠,還得聽得進“自己人”的真實聲音。對圍辣來說,加盟商的每一個“投訴”都是一個“機遇”,加盟商們每天面對顧客和市場,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品牌管理的不足之處。

圍辣相關負責人向紅餐網表示,在某次內部研討會中,一名督導發現部分社區店、鄉鎮店因倉儲空間有限,難以消化整箱起訂的物料,加盟商只能另租冷庫來存放。

為了減輕加盟店的庫存壓力,圍辣將訂購單位從整箱逐步調整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直至如今十分之一的規格。在這個過程中,品牌與包材商、冷鏈物流等多方的反復協調,所需花費的成本成倍增長,但切實降低了門店經營的壓力。

這體現出圍辣對加盟商真正的賦能邏輯,不僅提供統一的品牌運營體系,更靠著供應鏈的硬實力,讓每家店都能拿到又便宜又好的食材,再配上實打實的運營支持,讓加盟商賺到錢、活得好。

這與單純以“快速回本”為噱頭的割韭菜模式截然不同,其核心在于通過專業化的資源整合與持續服務,把品牌和加盟商綁成 “一條船上的伙伴”,大家一起把生意做長久。

正是靠著這套真心幫加盟商成功、一起把“飛輪”轉起來的賦能體系,圍辣得以在小火鍋賽道保持領先地位。據透露,2025年,圍辣計劃新增1000家門店,致力于在2030年實現萬店目標,同時“努力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小火鍋品牌”。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盧子言;編輯:王秀清;本文配圖由圍辣小火鍋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