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的生死盤,折射火鍋燒烤4大新趨勢
餐見君 · 2025-07-23 10:34:16 來源:火鍋餐見 290
存量博弈下的生死盤,火鍋燒烤4大新趨向。
存量博弈下的生死盤
我們先通過幾個數據,透視下火鍋燒烤行業生存現狀。
1、火鍋燒烤緩慢爬坡,中西部發展潛力強勁
截止2025年6月底,國內現存50萬家火鍋相關企業,52萬家燒烤相關企業,1607萬家餐飲相關企業(注意是相關企業,不是門店數)。當前,整個餐飲市場容量達到了空前規模,開始步入存量博弈時代。
在這一背景下,眾多餐飲品牌加速向中西部地區及下沉市場布局。2024年,華中、華北和西北地區的餐飲門店數同比增速均超過11%,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潛力。
餐飲企業的兩大新戰場,一是山河四省,指的是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國民品牌是“得中原者得天下”,要得中國一半人口,就不能忽略山河四省,必須在中原站穩了,然后由北向南打;二是中西部,政策驅動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值得探索。
2025年1-6月份,火鍋企業新增注冊2.2萬家,燒烤企業新增注冊4.3萬家,尤其是火鍋行業,開店逐漸回歸理性,這也意味著餐飲進入“品質元年”時代。
2、連鎖化率攀升,萬店俱樂部再度增員
近年來,我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進程持續加速,連鎖化率從2020年的15%穩步上升至2024年的23%。火鍋、燒烤細分品類的連鎖化率也是突飛猛進,尤其是火鍋賽道,2024年連鎖化率突破28%,一度遠超餐飲整體連鎖化率。
同時,餐飲各賽道頭部品牌加速拓店,以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截至目前,蜜雪、瑞幸、鍋圈、庫迪、絕味、塔斯汀、正新全國7大品牌進入萬店俱樂部,其中,庫迪咖啡更是僅用兩年就突破萬店,成為全國第七個萬店品牌。
以餐飲行業現在的規模來看,有很大上升空間,還能承載150個萬店品牌。
3、人均消費持續下滑,低毛利時代來臨
近年來,因經濟承壓,消費者日趨謹慎,餐飲企業不得不降價求生。
餐飲人均消費呈持續下滑態勢,在各細分領域中,火鍋賽道的人均消費從2022年86.7元降至2024年的77.4元,降幅達到13.9%;燒烤賽道的人均消費,則是從2022年的84.9元下降到74.8元。
巴奴目前人均消費為138元,較上年同期的148元,下降了10元;近三年內,湊湊的客單價累計降低了27元;2024年6月,慫火鍋也推出喊出“鍋底8元起”等活動......
火鍋燒烤四大新趨向
存量博弈的生死盤上,有人看到絕望,有人看到破局點。
趨勢1:區域王者崛起
現在餐飲企業有幾種存續形式。
第一種,夫妻老婆店,幾乎沒什么服務,產品穩定、味道好。
第二種,是百年企業,將成文化遺產。
第三種,“隱形冠軍”,就是做區域之王,是比較賺錢的小企業。
第四種,先掙一筆的企業,比如搞各種形式的加盟、快招。
第五種,持續虧損,有些人都虧麻了,結果就是倒閉。
大家都知道,最好的企業存在形式就是做百年企業,但是需要時間沉淀。那么,中國大多數餐飲企業出路在哪里?就是做隱形冠軍、區域之王。
經過調研,區域王身上有3個特質:賺錢多、活得久、有勢能。列舉幾個我們餐創聯會員品牌的例子。
湖北的火瀑椒麻火鍋,“以綠致勝”,連登6年必吃榜,開出直營門店16家;河南的員和記鮮牛肉火鍋,被稱為“海底撈的服務,拼多多的價格”,考察的同行絡繹不絕。
還有來自新疆的天府惠串串香,來自天津的芳竹園火鍋,來自山東的郝阿娘鮮切牛肉自助火鍋,杭州的下江腩牛腩火鍋,東北的宏姐串串香、熊喵來了火鍋,西北的北家姓轉轉小火鍋、胖子魚鮮魚火鍋等等,都在當地做到了頭部,成為“國民火鍋”。
當地品牌更了解當地消費者和風土人情,管理半徑更小,供應鏈成本也更低。對于中小餐飲企業,做隱形的區域之王是發展前景最好、最穩健的模式。
趨勢2:山系品類持續進化
火鍋界流行兩種風格,一種是鋪天蓋地的“姐系”火鍋,如珮姐、萍姐、笨姐、鴻姐等,作為主打親民的市井平價重慶火鍋,菜品主要聚焦重慶特色菜;二是海底撈、巴奴、撈王等頭部品牌,走的是連鎖店路線,一進門店就知道是標準化的門店和菜品。
但如今,“山系”火鍋憑借著一己之力,成為火鍋界流行的第三種風格,無論從環境還是菜品,都剛好能和這兩者有明顯的區分,開辟出一條新的細分賽道。
山野火鍋的擴張速度更是肉眼可見,以山緩緩火鍋為例,成立于2023年,僅2025年4月就開了13家新店,目前共80多家門店。任何一個現象的火爆,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天時,經濟承壓,山系鍋底解構牛油鍋底成本,地利,冷鏈基建完善,田間地頭的新鮮蔬菜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人和,焦慮的年輕人向往自然、山野。
山野風還能火多久?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首先,山野風場景從2024年才開始流行,以場景迭代時間來說,它還將會流行幾年,至少在2025年肯定是依然大火,它的呈現形式也會細分,可以有云貴的山野,有重慶的山野風,也可以做日落山野風、荒漠山野風等。
其次,每個品類都有是有周期的,2025年山系餐飲的“首家紅利”依然在,目前它在整個一線城市覆蓋比較多,市場接受度也有了,其它市場的增長也是必須的。
最后,我們也能看到其自身也在進化,萬物皆可山野,燒烤可以山野,蘭州拉面可以山野,冰淇淋也可以山野,企圖講好更多“山野”故事。
趨勢3:了不起的地攤生意
我們先看兩張圖片。
第一張是2023年,海底撈在青島李村夜市開設的“缽缽雞”攤位,第二張是2025年,海底撈在武漢黃浦路地鐵站的夜市攤。沒錯,擺地攤這件事,海底撈堅持了至少兩年。
◎海底撈地攤
餐飲大牌擺地攤,還要追溯黑天鵝期間,大眾囚步在家,不敢外出消費,于是,很多餐飲大牌紛紛走上街頭,有的賣食材、有的賣盒飯、還有的賣預制菜。黑天鵝飛走后,一些品牌就將擺攤的優良傳統繼承了下來。
除了接地氣,巴奴的地攤擺得就很高級,人家不叫地攤,叫市集,不過性質是一樣的,通過食材展示、吃法互動等形式,讓消費者近距離感受每一樣食材,以“尋鮮”的方式與消費者間架起了一座情緒價值的精神橋梁。
看到這個商機的還有蜜雪冰城——早高峰攻地鐵、午休占寫字樓、傍晚搶學校、深夜蹲酒吧,完美實現"人隨車走,車隨錢跑"。
從燒烤的角度看,尚無大牌領頭擺攤,只是一些擺攤的中小品牌在屋外“混戰”。目前,地攤燒烤的品類,除了普通烤串,還有地攤自助烤肉、地攤牛排、地攤燒鳥等。
如今,所有行業都在搶奪消費者的消費,互聯網企業爭奪的是用戶的時間,餐飲行業爭奪的是消費者的消費頻次和消費的意愿。
“擺地攤”這個動作更契合當下的經濟環境和流行趨勢,都是創業者應對時代激流的辦法。
趨勢4:構建“制販同盟”生態
過去三十年里,縱觀日本的業態變遷,有兩個業態在下降:大超市和百貨商場;有三個業態在強勁增長:折扣店、便利店、藥妝店。
以便利店三巨頭之一的7-11為例,通過便利店,不僅可以購買一日三餐,甚至連下午茶、咖啡、甜品、夜宵都能在這里解決。
711把產品做好的核心秘訣,叫制販同盟,它沒有開設一家工廠,但卻擁有很多的專屬工廠。“販”指的是零售業,“制”是上游的品牌和制造業。以前,彼此是博弈的關系,而今天,雙方一起圍繞消費者需求,共同研發出新的商品。只有把這些商品變得獨特,我們的渠道才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在存量時代,整個社會一定會進入“買方時代”。此時,由買方時代驅動的制販同盟是不可逆的。制販同盟,如今已經被應用到了餐飲行業,通常指上游供應端和下游品牌端,強強聯合,實現1+1>2的效果。趙一鳴零售、零食很忙、胖東來,都是采用這種模型,成為行業龍頭企業。
還有蝦滑頭部品牌逮蝦記,與很多餐飲品牌形成“制販同盟”,像豪渝、珮姐、朱光玉等,共同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好吃、好賣、好賺、差異化”的原創產品,精簡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環節,提升供應鏈整體效率。
結語
數據是地圖,煙火氣才是目的地。
最后,希望大家在確定性趨勢中,找到屬于你的增長路徑。
本文轉自:火鍋餐見;作者:餐見君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