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中國餐飲企業正在參與一場新時代的哥倫布大交換

趙小純 · 2025-08-15 11:13:07 來源:36氪 276

“橙子雞、涮羊肉、鮮果茶和麻辣燙,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用中餐的味型,將來自山川湖海的食材調和,送到全球的食客面前。

“東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們的遷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舌尖上的中國這樣描述食物與人的因緣際會。

大航海時代帶來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食物大遷徙——哥倫布大交換。新航道的開辟讓美洲的作物進入舊大陸,帶來了馬鈴薯、煙草、可可、番茄和辣椒這些在今天看來必不可少的烹飪材料。同時,舊大陸也為美洲帶去了甘蔗、小麥和牛,深刻改變了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餐飲企業的全球化,中式餐飲也逐漸在全球找到了越來越多投緣的食客。茶飲、點心、火鍋、麻辣燙以及各個菜系都在探索海外顧客的口味。許多企業也在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美食從“獵奇”走向海外消費者的日常餐桌,并探索如何建立新一代的全球連鎖帝國。

無論是想做“中式餐飲的麥當勞”,還是穩扎穩打陪伴一方水土的一代人成長,中國餐飲企業正在參與一場新時代的全球食物大交換。

餐飲出海的新浪潮

元年是個特別討喜的詞匯。

對一個行業來說,元年往往意味著巨大的機遇和勢能。能夠在行業發展的元年就有相關的業務規劃和行動,意味著企業家獨到的戰略眼光和強大的行動能力。

在最近一輪餐飲出海的浪潮中,大家普遍認為它的元年是在2023年。在這一年,眾多連鎖品牌開始集體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呈現的狀態也與之前兩波出海的浪潮不同。

根據行業媒體紅餐網,在2023年之前,中國餐飲已經經歷了三波出海的浪潮。最早在19世紀中葉,廣東、福建的移民就將中餐帶到了海外,開設了形形色色的夫妻老婆店。20世紀九十年代,一些國營餐飲品牌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開始探索海外市場,但管理模式相對粗放,同時缺乏對本地市場的理解,大多都以失敗告終。

2010年前后,新一輪的出海主要由海底撈、眉州東坡、黃記煌等為代表,開始從華人較多的國家布局開店,同時吸取了上一波出海的經驗教訓,在經營策略、供應鏈管理和適應當地消費者口味偏好方面進行了改善,融入了當地市場。以海底撈為例,根據其海外業務公司特海國際的財報,截至2025年3月31日,特海國際在14個國家擁有123家自營海底撈餐廳,其中最多的店鋪位于東南亞(73家)。

到了2023年,餐飲出海似乎確實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

餐飲 SaaS 服務商睿食拓 RestoSuite 創始人王明華觀察到,23年以后,出海的參與者明顯更加多元了: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三四線城市的小品牌都在往外走。RestoSuite 也是在這一年成立,根據公司介紹,RestoSuite 目前已經服務了80%以上的出海頭部品牌,包含米村拌飯、農耕記、魚你在一起、鮑師傅、快樂小羊、益禾堂、茉莉奶白等。在他看來,最新這一波餐飲出海的浪潮與之前截然不同:“這次是模式與組織的出海。中國的連鎖模式在海外有很大優勢,同時重點關注供應鏈和財務方面的掌控,在股權和加盟方式上則非常靈活。相比于歐美大的連鎖品牌比如麥當勞、肯德基,這一批公司不需要特別強的培訓和 SOP,整體負擔更輕。”

從規模來看,放眼全球,中國餐飲的連鎖能力確實出眾。今年年初,窄門餐眼做了一個2024全球連鎖餐飲門店數 Top 100的排行榜。從這個排行榜可以看出:除了麥當勞、肯德基、賽百味等上一代制霸全球的餐飲連鎖企業之外,有大量來自中國的企業在全球名列前茅;全球門店數 Top 20中有一半中國公司,其中最低的也有超過8000家門店。

“當餐飲品牌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后,出海就成為自然而然的選擇。正如當年肯德基、賽百味這些西方品牌向全球輸出‘西餐模式’,現在中國的餐飲品牌也開始向全球輸出‘中餐模式’。”王明華說到。

圖源:窄門餐眼

作為對比,這一波出海浪潮最熱門的地區之一東南亞,也有一些頭部本土的連鎖企業正在發展壯大。比如菲律賓的快餐品牌 Jolibee,在全球運營超過1700家門店,業務覆蓋東南亞、北美、中東和歐洲等地區。此外還有越南咖啡品牌 Highlands Coffee、泰國的餐廳連鎖 MK Restaurant、印尼的咖啡連鎖 Janji Jiwa 等。但相比于中國頭部的品牌,體量仍然有差距。

具體來說,中國餐飲在積累巨大體量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還積累了能夠適配不同線級市場和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單店模型,成體系的配套打法以及強大的配套供應鏈能力。

“在國內我們有6000多家門店,在不同線級的城市都有一整套的打法,比如怎么達到最好的出餐效率、如何做好營銷方面的輔助。這些不同的打法放在海外,可以對應到不同的市場,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打開局面。”張亮麻辣燙海外負責人景子芃介紹。

目前張亮在海外門店體量接近150家,分布在東南亞、東亞(日韓港澳臺)、北美、澳洲和歐洲。團隊在海外已經驗證了核心商場、大學城和 Office 等店型。特別是泰國,這個市場超出了景子芃最初的預期。

“本來以為泰國濕熱的天氣更加適合涼爽干燥的食物,但后來發現本地用戶對麻辣燙的接受度很高。我們目前在泰國的本土化做的比較成功,已經是一個有國民度的品牌了,店鋪中85%都是本地人。學校附近的店鋪,下午4:30左右過去都是穿校服的學生,下課之后他們會來店里吃個麻辣燙,喝一杯冷飲聊聊天,然后回家。”

景子芃表示,泰國市場的成功源于對整體節奏的把控。在剛進入泰國市場時,張亮就選擇入駐最核心的商場,品牌定位在有調性和品質的快餐。在做了幾家門店驗證市場需求后,張亮快速搭建了本地團隊,在泰國相繼落地了商場店型和學校店型。同時,利用本地拍攝的素材,在泰國年輕人扎堆的 FB、Ins、TikTok 等平臺進行社交傳播。據景子芃觀察,這一整套打法有效地提升了曝光與復購。

除了可快速適配各地市場的靈活店型,在供應鏈方面,出海餐企也在進行系統性升級:從性價比、合規流程、周轉率、毛利率到產品的制備能力,全鏈路尋找最優解。乘著這波中國餐飲出海熱潮,食材、調味品、物流等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也在同步揚帆海外。

近來,業內媒體與企業普遍認為餐飲供應鏈領域正迎來其“出海元年”。

進入主流

進入主流市場,相信是大部分出海餐飲企業的終極目標。

無論選擇何種業務模式打入本地市場,大部分品牌都不滿足于做游客和新移民的生意。只有贏得更多本地食客的認可,長期看來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全球化的品牌。

在中餐全球化的討論中,Panda Express 是一個常常被提及的案例。這家中式快餐連鎖是北美乃至全球最成功的中餐連鎖品牌之一。

Panda Express 最為人稱道的兩大優勢,一是采用直營模式并具備超強的適應性,二是多年積累下來的高品牌認知度。

根據公司的介紹,Panda Express 目前運營著超過2300家店鋪,并且都是公司直營,這些大大小小的店鋪遍布機場、商場、體育館等各類地點。

今年一項 ACSI 的調研可以看出這個品牌在北美的國民度。在美國快餐連鎖消費者滿意排行榜上,Panda Express 和星巴克并列第二,居于國民炸雞品牌 CHick-fil-A 之后,排名在 Domino's、Burger King、KFC、Chipotle 之前。

圖源:ACSI Restaurant and Food Delivery Study 2025

“Panda Express 在北美有很高的消費頻次,口味經過了本地化改良,是北美幾萬家中餐的代表,也成為了幾代人的味覺記憶。”北美餐飲創業者高原介紹。高原早期進入餐飲行業的契機是成為美團點評在加拿大的服務商,之后幫助西少爺落地了海外第一站加拿大。他目前收購和自建了幾家社區餐廳,同時正在探索基于中央廚房的 Panda Express 2.0 的機會。“餐飲是很傳統的活兒,要先躬身入局才能了解其中的細節。很多餐飲人的終極目標都是做陪伴一代人長大的品牌。”

如今的 Panda Express 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Panda Express 最初是由更加傳統的 Panda Inn 演變而來。1973年,創始人程正昌和父親一起開設了 Panda Inn,主營傳統中餐。1983年,程正昌和妻子蔣佩琪開設了第一家 Panda Express,將中餐和快餐結合到一起,自此走上了中式快餐的快車道。在口味方面,Panda Experss 針對市場做了改良,其標志性菜品——橙子雞、北京牛肉和蜂蜜核桃蝦——在中國國內并不常見,成為美式中餐的特色代表。

2011年,Panda Express 開始拓展全球市場,首站落地了墨西哥。之后,這家連鎖餐廳除了美國,還在加拿大、韓國、日本、迪拜、沙特、波多黎各、關島和危地馬拉開設了餐廳。

Panda Express 之外,還有一些公司在嘗試將中餐推入主流。這里面包括了 PF Chang's、Pei Wei、Leeann Chin 等,其中大部分根據本地喜好進行了口味的改良。

快樂小羊則是從另外一個路徑打入主流人群的案例。

快樂小羊由“火鍋第一股”小肥羊的創始團隊創立,首店開設于美國波士頓。目前快樂小羊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著100多家直營店鋪。海外的店鋪達到50+,其中美國最多有近40家店鋪,其他則分布在加拿大、英國、奧地利、瑞典、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國。

口味方面,快樂小羊并沒有像 Panda Express 一樣做太多本地化的改良。在快樂小羊品牌副總裁 Owen 看來,高品質羊牛肉加現熬火鍋湯底是具有普世性的產品,本身就具有國際化的能力。“美國和中國的口味沒有多大差別,這鍋湯基本上一樣的,說明這是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口味都能接受的一款產品。”

據 Owen 介紹,快樂小羊目前70%的客群是本地非華裔,每年接待人次超過600萬。“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也是華人客戶為主,非華裔食客對火鍋這個概念很陌生。但是華人不斷帶非華裔朋友來,朋友再轉介紹朋友,口碑相傳,經過十多年的深耕和市場的培育,才做到了今天的規模。”

“中國餐飲公司出海,要看團隊對出海這件事情的態度和格局。是為了做一個全球化的中國品牌,還是單純尋求業務上的增長點?我們想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品牌,所以每個市場都投入了很多心血。在很多市場的第一家店,我們都是找核心位置的大店,重運營地去做。比如我們在英國的首店就開在大英博物館對面,這對在當地建立品牌是很有幫助的。”

餐飲企業出海的挑戰來自方方面面。從拿店鋪,到團隊管理,到供應鏈合規,細碎繁瑣。比如為了能供應好的羊肉卷,就比在中國要費更多的功夫。“我們剛進入美國的時候,用的是澳洲羊肉。但是澳洲工廠不會生產羊肉卷,還要做到鮮嫩,去筋、剔膜這些工序有很多。海外一般習慣工廠做粗加工,精細加工由廚師完成。到了澳洲的屠宰季,我們就從內蒙工廠派師傅過去,指導當地工人做羊肉卷。”Owen 介紹。

除了羊肉卷,火鍋底料中的中藥材比如當歸、黨參、豆蔻等等,合規也需要花一番工夫。“種子類很難過海關,同時還要經過嚴格的農殘審核。為了能夠順利出口,從源頭種植開始就需要介入檢測,避免重金屬超標和農殘的問題。我們的火鍋底料成本還是蠻高的。”

對的人才能把事做對

在出海這件事情上,人仍然是決定成敗最重要的因素。

海外業務負責人不僅肩負著幫助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重任,更是連接總部與海外市場的關鍵橋梁。一方面,他們需要尋找合適的加盟商與合作伙伴,提升海外各市場的管理與運營效率;另一方面他們還需要消弭組織間的文化差異和阻力。

在甜啦啦的經驗中,標準、流程和制度是助力管理者和釋放組織能力的基礎。“當幾千家門店的上萬名員工制作相同的幾十款產品,每款都有不同的制備時間和消費場景,這時要保證出餐品質和效率的一致性,肯定需要標準和規則。所以我們在國內積累的管理方式,在海外仍然需要沿用。”甜啦啦海外事業部負責人謝觀海說。“但同時,每個市場都有不同的節奏,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

甜啦啦目前在海外簽約門店超過200家。除了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公司還將業務拓展到了烏茲別克斯坦。同時計劃開拓新加坡、日本等市場。

根據甜啦啦介紹,他們的海外事業部還在快速成長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單個國家各自聚焦發展之后,公司開始沉淀更多組織相關的經驗,由海外事業部整體對海外市場進行管理和規劃。在每個國家,甜啦啦都設立了比較完備的經營架構,總部則提供國際貿易、供應鏈和職能、產品研發等方面的支持。

還有不少公司會將全球化戰略作為“一把手工程”。董事長、CEO 親自下場,感受海外市場的水溫。

“在快樂小羊,董事長、CEO 會參與每個市場、每個店鋪前期的調研和準備。他們要參與模式調整、定價等相關的決策。他們需要自己了解當地市場市場,走訪當地的餐廳和菜市場,這樣才能形成體感和判斷。比如柬埔寨,大家都覺得那么熱、消費能力也不行,但我們在那邊的生意很好。這樣的市場不去是不知道的。”Owen 介紹。

2023年掀起的新一輪中餐出海浪潮,其根本差異或許正源于參與者的變化。

越來越多具有國際視野、有持續學習能力的餐飲人開始掌舵中國餐飲企業。他們有機會將中國餐飲帶到世界的更多地方。

在這場新的全球美食交流中,我們有理由期待,會有更多從中國出發的全球品牌涌現。

本文轉自:36氪出海;作者:趙小純

36氪

33

文章

96313

閱讀量

36氪是服務中國新經濟參與者的卓越品牌和開創性平臺,提供新銳深度的商業報道,強調趨勢和價值,我們的slogan是: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

最新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