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中國斷臂求生〡這是一只被自己捆綁的巨獸
張長全 · 2016-09-24 13:22:28 來源:紅餐網 2228
9月3日,百勝發布公告,宣布春華資本集團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向百勝中國進行戰略投資。百勝逐漸將中國市場業務打包出售的傳言得到證實。
以肯德基為代表的百勝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后,迅猛擴張,這得益于中國大陸迅速崛起的消費市場;然而百勝中國卻一直未能認清自己,自以為是,固步自封,近十年來昏招頻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戰而敗。
下面這篇文章為上校寫于5年前,彼時,百勝中國正準備收購小肥羊火鍋,躊躇滿志,洋洋自得。但當時上校已經預判百勝的潰敗。現在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此篇寫于2011年10月〉
當今中國大大小小的餐飲老板、職業經理人,言必稱百勝,三句不離肯德基。百勝模式在中國的成功,已經成為中國餐飲爭相效仿的楷模。然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百勝體系在中國歷經二十多年的運作,卻難掩疲態,漸漸步入衰落,現在的百勝,很有錢,但失去了方向。
以肯德基為代表的百勝體系,靠著從美國搬來的營運標準系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穩扎穩打,建立了自己強大的基礎,為本世紀初的超快速發展提供了必須的標準支撐。從此,統一、標準化、系統,成了餐飲界津津樂道的話題。
百勝內部的人,也對此沾沾自喜,甚至達到自戀的程度。2000年左右時候,隨著肯德基的中國分店數量全面超越了競爭對手麥當勞,百勝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八大原則之一的“追求卓越”改成了“貫徹卓越”,他們自己都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卓越的餐飲企業了,因此無需“追求”了,而是“貫徹”就可以了。
這種狂妄自負的情緒在整個百勝蔓延開來,當上上下下沉浸在自我滿足中的時候,周圍市場環境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2000年以后,全世界的品牌餐飲連鎖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中國,加上中國地產的大躍進,幾乎是一夜之間,品牌餐飲如一夜春風,遍地開花。此時的百勝,危機四伏,但他們自己卻視而不見。
后來發生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老對手麥當勞成功推出24小營業、麥咖啡、15元午餐等極為成功的營銷,甚至還提出婚慶的大膽想法,創新思維非常活躍。餐廳整體格調已經遠遠高出肯德基幾個檔次,麥當勞甚至沒有將自負、慵懶的肯德基作為主要競爭對手,而換之以星巴克。
而肯德基,除了會將黃桃蛋撻改成綠豆蛋撻,再將綠豆蛋撻換成紅豆蛋撻,弄點所謂的新產品打打廣告之外,也不會干別的了,盡顯江郎才盡的熊樣。2005年后,肯德基各區市場盈利同比節節下滑,號稱從不關店的肯德基,也開始對長期虧損的店面進行關店。
對百勝的打擊,不僅是各路品牌的紛紛超越,還有一個切膚之痛,那就是自創的中餐品牌“東方既白”,折騰了近十年,雖在上海及周邊開了一些店,但與他們的預期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個結果,對于天天自以為是的百勝來說,相當難以接受。這之前,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
經歷了東方既白的失敗,急于尋找新的增長點又手握大把現金的百勝,注意上了本土新興餐飲代表小肥羊,不僅入股小肥羊,還提出要進行控股,幻想著通過自己快餐模式把小肥羊變成另一個肯德基,簡直幼稚的可以。
百勝一旦控股小肥羊,對雙方來說,都將是一個災難。小肥羊靠著務實的實用主義精神才發展的這么迅速。而實用主義,是百勝最不屑一顧的作法。一個有著自己營運特色的餐飲,一旦換成百勝教條的系統,結果只有一個:看起來很美,實際上很慘。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百勝擅長快餐運營,而小肥羊的這個復雜的圍餐體系,百勝自己都不專業。就如一個體操教練,要去教一群足球運動員踢球,結果可想而知。
百勝的體系,確實有他的過人之處,那就是嚴謹、專業、任何操作都有據可查,一個拖地的動作,都可以查到標準。營運系統管理層絕不外招,全部內部培訓,內部升遷,員工都能得到很快的升遷,講究團隊合作。這些好的管理方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餐飲競爭空白時期,確實顯得出類拔萃。
但問題是,時代發生著變化,現在的餐飲格局,早已是萬馬奔騰,國外品牌餐飲云集,本地新興的餐飲勁頭十足。這些新上場的餐飲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注重創新,注重實用。因為他們沒有百勝旗下品牌那種優越感和安全感,第一要做的就是生存下來,因此這些新興企業大都注重利潤,雖然系統化和標準化相對于百勝的那套來說遠遠不夠,但在大環境中的盈利能力卻遠超百勝的品牌。而百勝卻仍死抱著美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系統不放,加之營運管理團隊不外招,更是堵住了其他餐飲新思想的流入,使百勝形成了一個絕對的孤島,固步自封,閉關鎖國。
百勝在中國的發展,不僅捆住自己的手腳,某種意義上,還捆住了其培養的餐飲職業經理人的手腳。從百勝出走的經理人,在職場上摸爬很多年后才可能悟出到這點。不可否認,百勝確實為中國的餐飲界培養了初期的優秀職業經理人,但更多的卻是,百勝思想,也“毒害”了一批年輕的餐飲職業經理人,他們在百勝呆的年限越長,毒害就會越深,他們腦子里對餐飲的認識,僅僅只停留在百勝的系統和標準,還有就是狂妄自負的性格。
而實際上,他們在百勝系統中學到的東西,只能在百勝有用,離開百勝,很難施展拳腳,甚至還會有負作用。許多百勝出走的經理人,很難明白也不愿承認,他們在百勝,就如同流水線上的工人。他們的作用就是執行,他們在里面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工廠運作的好壞和他們沒有太大的關系。理解不了這層關系的經理人,走出百勝,去了另一家餐飲,對那家餐飲就是一個災難。他絕對會把這家餐廳變成他的一個試驗田,一個執行教條思想的試驗田。
百勝的現狀,猶如一個手握大把銀子的路人,站在十字路口,看著別人來來往往,自己卻不知往哪里去。一個被自己捆綁住的巨獸,何時才能解開自己的繩索?
在百勝的沒落中學習到什么?
① 生意好,一定要了解到真正的原因在哪里,而不能自以為認為是全部歸功于自己做的好;
② 很多餐廳生意好,主要是因為市場因素,如果不去了解,等市場因素發生變化后,一切都晚了;
③ 目標顧客的需求,才是一個餐廳改變的方向;而不能自嗨。這點麥當勞做的比較好。
本文作者張長全(又稱上校,微信:vipyum),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