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To阿里:您的95億美元訂單已到,騰訊OS:擦擦擦
第一餐訊 · 2018-04-03 11:37:18 來源:紅餐網 2625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 ?,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 ?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
阿里巴巴CEO張勇宣布,交易全部完成后,餓了么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將出任餓了么董事長,并兼任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磊將出任餓了么CEO。 ??
這可能將是2018年中國互聯網業最大現金收購案。 ?此次的收購協議簽署,標志著餓了么全面匯入阿里巴巴推進的新零售戰略,為阿里生態拓展全新的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完成從新零售走向新消費邁出了重要一步。?
餓了么歷次融資:
2011.3.1, A輪融資數百萬美元,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
2013.1.1, B輪融資數百萬美元,投資方為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
2013.11.1,C輪融資2500萬美元 ,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經緯中國、金沙江。
2014.5.1,D輪融資8000萬美元,投資方為大眾點評。
2015.1.23,E輪融資3.5億美元,投資方為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紅杉資本、大眾點評。
2015.8.27,F輪融資6.3億美元,投資方中信產業基金、華聯股份、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騰訊、京東、紅杉資本中國。
2016.4.13,戰略投資12.5億美元,投資方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
2017.6.2,戰略投資10億美元,投資方為阿里巴巴。
2018.4.2,全資并購95億美元,投資方為阿里巴巴、螞蟻金服。
“蜂鳥配送”將納入阿里新零售體系?
2018年的新零售競賽,將更側重于物流響應速度。 ?而這既是阿里的軟肋,也是四豐一達的短板。按照張勇對新零售趨勢的闡述,是從線上走向線下,從衣食住行走向吃喝玩樂。實際上就是打造用戶的“三公里理想生活圈”。 ?
隨著線下門店催生配送需求,擁有全國配送網的服務商也迎來價值重估,餓了么95億美元的身價也體現了這一點。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即時配送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即時配送市場交易規模達到348億元,增長率為30%。預計2018年中國即時配送市場交易規模將繼續增長。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
餓了么送餐員除了送餐,還能在其他時段配送商超、便利店的所有品類,進一步提高線下門店的零售效率,而且全面盤活了蜂鳥的物流效能。可以說,蜂鳥配送才是餓了么的最大價值所在, ?一旦融入阿里,其所能支撐的服務,可以為阿里新零售更多業態創造先機,從外賣到盒馬鮮生,完成最后三公里的配送環節。
阿里VS騰訊,對攻生活服務
去年8月,餓了么宣布收購百度外賣,外賣市場由原來的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三國鼎立,變成了兩家對壘。
美團方面,此前也完成了多輪融資,騰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17年10月19日,美團點評獲得新一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共計40億美元,估值300億美元。 ?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后,騰訊對美團點評的支持有增無減,并將微信錢包中的兩個入口留給美團點評。
而阿里用95億收購餓了么剩余60%的股份,相當于給餓了么開出了150億美元的估 ?值。 ?上一輪融資完成后,餓了么的估值僅為50到60億美元,半年前并入的百度外賣估值也不過10億美元。
阿里和騰訊則是殊途同歸,而雙方的異同點本質在于它們的優勢差異。相比之下,騰訊更擅長線上產品,主要利潤來自于游戲,有強大的用戶入口。美團點評就是騰訊在本地生活服務的一個抓手,因為騰訊本身在這些市場沒有具體的業務布局, ?能力較弱,它必須借助一些前端的抓手來進行覆蓋。
阿里一直以來都圍繞在人與商品之間,注重實物商品。騰訊更關注虛擬商品,阿里在人與實物商品之間的商業積累使它更了解用戶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怎么才能讓用戶買單,而且阿里的支付體系比騰訊覆蓋得更廣泛。
此次阿里收購餓了么,蜂鳥配送加持新零售體系,在本地服務上的協同將更完善, ?或將先行騰訊一步。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