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7-11不會設立督導這個職位?
Frank · 2025-08-06 15:32:10 來源:老布精益經營 308
7—Eleven創始人鈴木敏文先生在《零售的哲學》中談到:“7—Eleven不會設立督導這個職位。”
這個觀點,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而實際上,我們見過的許多中國的企業,幾乎都說“督導”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是“承上啟下”最關鍵的人。
那為什么,鈴木敏文先生要這么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目前市面上連鎖企業的督導是怎么做的。(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經常看到有的督導到門店,拿著張表,東看看西看看,拿出手機拍拍照,然后把店長叫過來。
怎么回事?你這門店怎么管理這么差?一堆問題,還能不能干了?
還有的督導到門店,到店里走一圈,叫上店長聊聊天,啥也不干,拍拍店長肩膀,說繼續加油啊。
甚至還有的督導,始終在A店到B店的路上,遠程操控著門店的經營狀況。
可能是“督導”一詞,讓大部分人都著重在了“監督”上,到門店找毛病,挑刺,罵人成為常態,但往往忽略了“指導”的意義所在。
為此,鈴木敏文先生提出了“區域顧問”的概念。
他說:“行業中,通常會把指導連鎖加盟店經營的負責人統稱為督導,而并非店鋪經營顧問。”
“雖然常有人把兩者等同,認為兩者同樣都由一人負責多個門店,主要工作是和各個加盟店分享總部的信息并支持門店運營。”
“但我卻認為店鋪經營顧問與督導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并且也不在7-Eleven設立督導這一職位。”
“連鎖便利店的督導起源于美國,職能是監察各加盟店是否遵循總部的規則運作。”
“然而我們店鋪經營顧問的核心職能則是幫助加盟店提升業績,是加盟店的重要經營顧問。”
“作為7-Eleven的獨特職位,店鋪經營顧問是便利店事業發展道路的重要支柱。”
我們在多家企業做運營改善項目時,其實也運用了這套邏輯。
目的是更多地讓“督導”的角色從“管理者”轉變為“經營型教練”。
那如何真正落地呢?我們做了以下兩件事情:
1、 從管理指標轉變為經營指標
2、 從巡店導向轉變為訪店導向
一、從管理指標轉變為經營指標
從思維上先進行轉變!
從管理轉變為經營,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公司落地時卻是困難重重。
因為這件事情已經執行已久,根生蒂固,遇到最大的阻力就是員工不愿意轉變。
那我們再深挖一下為什么他們不愿意轉變?一般就是意愿和能力上的問題:
意愿上,他們不理解為什么要這么做。
能力上,他們不具備經營所需要的能力。
意愿的解決方案是:
1、在月會上宣導公司要從管理轉變為經營的原因。
2、調整原先的管理指標,轉變為經營指標(如:利潤、人效、物料成本等),并通過PDCA的問題解決方式讓他們進行實踐練習(比如,外賣數據分析和調整,靈活用工,提升人效等)。
能力的解決方案是:
1、 重新定義督導的能力模型(納入經營指標),評估現有督導的能力差異,對癥下藥。
2、 共創開發對應的賦能課程以及完善之前的管理SOP
二、從巡店導向轉變為訪店導向
從行為上再次進行轉變!
首先,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要做的是“區域顧問”而非“督查”。
所以,我們提倡用“巡店”而非訪店。因為“巡店”就像是欽差大臣到地方進行查處,而“訪店”是在體察民情。
那訪店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去訪店前,我們要收集對應的門店數據,比如上一次的訪店報告、利潤表。
再和店長或者加盟商約定好時間,告知對方大約會花多久,大致會要聊什么話題,需要對方準備什么。
(比如:門店各項指標的看板、人員的情況(人才盤點表)
那在訪店中,我們需要對門店進行一定的觀察,這里一般會用到一些檢查稽核表(關于檢查表如何設計,有興趣的可以看《用醫院體檢思維,做連鎖門店稽核》,這里不做展開)
通過觀察到的問題以及之前看板和利潤表中的問題,初步分析可能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接下來,邀請店長/加盟商一起探討這些問題,但要注意的是:
1、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聚焦“經營”而非“管理”。
讓店長/加盟商感受到,我們是為了幫助他“管好門店”/“在顧客滿意,堅持品牌標準的前提下賺到錢。”為目的的。
2、 建議正式開始溝通輔導,以閃光點開頭,先鼓勵再分析問題改進。
這樣有助于降低對方的防備心理,使得后續的溝通更為順暢。
3、 溝通輔導時可以先詢問對方近期門店是否有遇到什么問題?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地方?
防止出現單方面的輸出,導致對方感覺你是來找茬的。
4、行動計劃 必須與對方一起制定。
制定后需要再次讓對方闡述行動計劃,以確保理解,讓他感覺這件事情與他是實際相關的。
5、 引導對方自己發現問題的核心點,并思考提出解決辦法,而非直接告知解決辦法。
6、 最后,問對方有沒有其他的問題和需要幫助的地方。
收集反饋,從而代表門店,努力拉動公司資源,來更好地協助門店。
訪店后,要在過程中與保持溝通和追蹤,確保行動計劃有在執行,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次有效的“訪店”。
寫在最后
其實“督導”轉變為“經營顧問”這種角色轉變帶來的不僅是業績增長,更是組織生態的重構。
好督導不是拿著放大鏡找漏洞,而是舉著聚光燈照向前路。
希望連鎖行業各位管理者,思考一下,你們企業的督導花費的每一分鐘,到底能不能折算成門店賬上的真金白銀。
本文轉自:老布精益經營;作者:Frank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