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吃剩菜!“剩菜盲盒”正成為年輕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紅餐編輯部 · 2023-05-23 16:45:29 來源:紅餐網 4182
當代年輕人,流行吃“剩菜”。
在這里,“剩菜”并非是指打包客人吃剩下的飯菜,而是指商家在打烊前根據未售出的食物剩余情況,將其隨機組合搭配成“盲盒”的形式出售給消費者。
近日,“惜食魔法袋”官微宣布入駐重慶,再次引發網友對“剩菜盲盒”的關注。
△眾多消費者對“惜食魔法袋”入駐重慶表示期待 。
圖片來源:截圖自“惜食魔法袋”官微
據紅餐網了解,“惜食魔法袋”是我國第一個專注反食品浪費的小程序,于2021年正式上線,目前已入駐到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杭州、長沙、成都等多個城市。
小程序上,11.9元就可以拿下原價35元的面包、35元就可以拿下的巨型披薩……因為超低的價格,年輕人對“剩菜盲盒”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追捧。
“剩菜盲盒”,年輕人的新型就餐方式
“省錢的同時還節約糧食,何樂而不為呢?”一位網友在安利“剩菜盲盒”時表示。
經濟實惠,是“剩菜盲盒”的標志之一。
以“惜食魔法袋”為例,其內盲盒價格以11.9元和15.9元居多。雖然盲盒內里面的產品是不能指定,但袋中食物的價值會超過盲盒的售價,主打一個物超所值。有消費者在平臺購入11.9元的面包盲盒,開出了一大一小兩個面包,生產日期均為當日,兩款面包相加原價近40元。相當以約三分之一的金額買到了當日生產的面包,的確十分優惠。
△圖片來源:截圖自“惜食魔法袋”小程序
紅餐網通過觀察發現,目前“惜食魔法袋”小程序上架的食物主要以烘焙糕點、簡餐輕食、牛奶制品為主。其中不乏面包新語、墨茉點心局、原麥山丘等知名餐飲品牌。
除此以外,“惜食魔法袋”設置了每天的開售時間,比如在晚上7點或者8點,商家會根據剩余情況上線訂單,且平臺內沒有設置配送選項,需要顧客線上預約、線下自取。
用低于原價的盲盒形式售出可能被浪費的食物,“剩菜盲盒”既滿足了現代年輕人極簡的環保理念,也滿足了他們追求極致性價比,熱衷于“薅羊毛”的心。
因拆盲盒的心情就像開彩票,消費者可以從中獲取到未知的神秘感,以及打開食品時驚喜感,年輕人對“剩菜盲盒”樂此不疲。這種新興的就餐方式,正在年輕人中迅速擴散。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不過在紅餐網看來,除了滿足年輕人的獵奇心理,“剩菜盲盒”的興起,也踩在社會“反浪費”的風口上。
2023年是我國《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兩周年。今年3月以來,國家市場監管系統啟動為期3個月的制止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期間,政府部門嚴格執法,各地餐飲企業積極參與,全力遏制“舌尖上的浪費”。
目前,餐飲浪費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并取得顯著成效。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餐飲服務經營者200.8萬家,整改餐飲浪費問題2.7萬余個,辦理行政處罰案件8986件。其中,廣東省已檢查餐飲服務經營者16.6萬家,1124個餐飲浪費問題均已要求整改;山東省發現存在餐飲浪費行為的餐飲服務經營者1378家次,整改問題1651個。
除此以外,全國各地部門發布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江蘇發布實施《黨政機關食堂餐飲節約管理規范》省級地方標準;中國飯店協會發布《餐飲業小份餐品通用要求》團體標準;陜西省印發《關于推行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指導意見》等,“反對浪費”成為社會共識。
在此環境下,“節約糧食”蔚然成風,“光盤”成為新時尚,也促進了“剩菜盲盒”的走紅。
紅餐網盤點發現,近年來,在“反對浪費”社會風氣下,我國有不少專注于“剩菜盲盒”的軟件應運而生。除“惜食魔法袋”外,在上海,消費者還可在“袋走pack-age”“兜著走”等軟件平臺購買如烘焙、咖啡、熟食等“剩菜盲盒”;成都的消費者可在“米粒盒子”平臺上選購水果、甜品和減脂餐等食物,還可以在“八點以后ZFW”小程序上選購川菜快餐等。
事實上,在國外“剩菜盲盒”興起已久。2015年,一款以環保主義為核心理念的“Too Good To Go”(直譯為“扔了可惜”)軟件在丹麥上線,其旨在通過搭建一個以折扣價出售打烊前未售完食物的交易平臺,來減少商家與企業的食品浪費。
“Too Good To Go”深受海外消費者的喜歡。據2021年影響報告顯示,僅是2021年,Too Good To Go新注冊用戶數便超過1949萬,新增入駐門店81666家,累計節約餐食5200萬餐。
形式可以“盲” 但品質不能盲
毋庸置疑,“剩菜盲盒”的出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食物浪費的現象。同時,其不僅滿足了部分消費者經濟實惠的用餐需求,也能夠增加餐飲商家二次銷售商品的機會,降低因損耗所產生的成本,不失為一種雙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然而,“剩菜”可以“盲盒”,但食品安全卻不能。
我們在看到“剩菜盲盒”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其背后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加值得注意。
有消費者在平臺或網絡上反映,購買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食物發霉等問題,更有消費者表示因食用后出現身體不適、吃到異物投訴無門等問題。與此同時,還有消費者提出“取貨時間短”問題,若顧客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取貨則視為放棄商品,且不會退還相應的費用。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餐飲商家會在時間上打“擦邊球”。
雖然剩菜盲盒并不是過期食品,但也距離過期時間很近,且在盲盒上無特別標注,很多消費者就反饋在拿到餐時才發現食材不新鮮。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剩菜盲盒”的銷售,平臺盒商戶存在“不退不換”的共識,消費者最終也只能扔掉。因此,以避免浪費而誕生的“剩菜盲盒”,在現實情況中,可能會導致另一種形式的浪費。
在紅餐網看來,剩菜可以“盲盒”,但監管不能“盲”。保障“剩菜盲盒”衛生安全問題,需要市場部門的監管和規制。
2022年8月,由于在使用條件、存儲運輸、檢驗檢疫、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嚴格要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盲盒經營活動規范指引(試行)(征求意見稿)》,在內提出,餐飲服務經營者不得以盲盒形式銷售食品,且在使用盲盒商品開展促銷活動時不得誘導、誤導消費者超量點餐。
雖然到目前該條例仍屬于試行階段,最終“剩菜盲盒”是否真的會被明令禁止,還有待觀察和商榷。但所幸的是,“剩菜盲盒”已經引起了國家監管部門關注,《意見稿》的出現,正說明我國正在考量將把食品列入禁止采用盲盒經營的范疇。但無論如何,日后相關部門仍需加強對“剩菜盲盒”的食品安全問題監管。
(作者:紅餐網麥泳宜;編輯:李唐)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